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 -- 聚焦高质量发展
【“融湾先行”专家谈】打造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
  • 2024-04-15 10:24
  • 【字体: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突出新型工业化方向,着眼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资源禀赋、传统优势家底、科技创新赋能、市场优质资源要产业”的决策部署,激励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干出新气象展现新业绩。即日起,《汕尾日报》开设《“融湾先行”专家谈》理论专栏,邀请专家就汕尾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推动海洋资源禀赋高效转化为发展胜势,探索“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提出真知灼见。敬请读者垂注。

打造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

○徐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突出新型工业化方向,着眼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发展战略看,“海洋强市、融湾先行”是汕尾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最佳策略,也是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的关键路径。汕尾要实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战略,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要找准海洋强市产业着力点,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目前汕尾尚未形成完善的三产协同的海洋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空间格局和战略重点并不明确和清晰。要以“立足汕尾,面向湾区,对标先进,放眼世界” 的理念,准确把握全球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精准分析区位优势与劣势,对标国内外海洋中心城市和海洋经济强市发展战略,寻找三次产业海洋产业体系构建的着力点和目标,科学合理布局区域海洋经济产业体系,确定明确清晰的海洋经济细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链定位、技术路线图、空间格局、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项目选择等,构建陆海统筹、内外联动、新旧并举、链柱齐强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构建横纵结合、人海和谐的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产业生态。明确各海洋产业不同阶段的产业布局、发展重心、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分阶段实施“海洋强市”战略。

二要着力发展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要立足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色与优势,以“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理念,建设绿色海域经济链和沿海绿色产业经济带,升级粗放式资源开发型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打造海洋产业园区,着力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要在创新驱动上精准发力,推动海洋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协同创新,激发大企业创新动力,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创新飞地,打造一批配套协作功能完善的创新载体。要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优势赋能海洋产业发展,利用电子信息领域创新,打造海洋电子信息+特色海洋产业链,催生先进的数字化和绿色化海洋生产力,推进新兴海洋产业快速集群发展。创新“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海洋产业的联动性,发展高端海洋服务业、打造特色海洋文化,大幅提高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海陆两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加强海洋工业产业链图谱研究,构建专业化海洋工业产业集群。为增强海洋工业产业布局区域协同性,要加强海洋工业产业链图谱研究,深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与共建模式,加强海洋制造业集群化和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与效率,主动嵌入湾区特别是深圳海洋工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引进和依托湾区海洋工业龙头企业在汕尾延伸打造海洋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强与湾区核心城市合作,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海洋制造业企业和资源专业化聚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化海洋产业园区和产业链集群,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汕尾与湾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一体化海洋工业服务业生态圈,促进汕尾海洋工业发展模式根本性变革,提高汕尾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

四要主动作为,找准“融湾”协同发展的战略着力点。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汕尾要主动对标、看齐融入,深入挖掘自身海洋产业资源禀赋,围绕广东省海洋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六大重点,明晰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深入研究“9+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海洋产业布局,寻找“融湾先行”城市伙伴和企业伙伴,寻找可行的海洋经济“融湾”发展的战略着力点,使融合一体化发展成为双方共同的发展诉求。要协同制定“融湾”路线图,厘清汕尾海洋经济融湾发展的城市次序、产业次序、融入路径和协同策略,实现协同推动汕尾与湾区“强市”海洋产业协同融合一体化跨越式发展。

五要同向而行,打造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平台与基地。按照全链条深度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复制深汕特别合作区样本,建立“9+2”城市海洋经济“飞地”,构建“湾区汕尾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平台,以点带面,打造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拼图。借助“融湾”协同一体化发展平台基地,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广州香港创新资源优势,解决汕尾海洋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匮乏、海洋技术开发主体不足、海洋科技研发集群效应不大、产学研协同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实际问题,培育海洋经济中坚力量和区域特色海洋产业链。借助南山海事卫星通信全球研发中心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工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借助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推进传统陆地技术在汕尾下海,借助深汕特别合作区,共享深圳高端海洋人才,探索水下无线通信、水下智能机器人、水下传感探测、海洋大数据、海洋专用芯片等海洋经济前沿技术深圳研发汕尾落地,推动汕尾海洋经济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六要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完善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保障体系。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向外要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促进机构,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进一批 “链主”企业、航母企业、旗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向内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创新力、社会责任感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等企业。同时要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凝聚品牌发展共识,加大制造业品牌创建力度,发挥企业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举办汕尾“海洋品牌日”活动,增强“汕尾制造”“汕尾标准”“汕尾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要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政府管制、市场结构、产权结构、金融结构等方面构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要素与机制支撑。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最具竞争力聚才引才用才机制,加大引进海内外海洋产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项目团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七要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与康养最佳目的地。充分利用区域红蓝绿古特的特色资源,开发滨海海滩海岛全季旅游,由休闲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开发海上运动等特色海上旅游产品,建立便捷交通网络,培育冬养汕尾等滨海休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打造全域全季旅游生态,形成一批海洋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文旅集聚区创新区,满足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打造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品牌,树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更好地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融湾先行”专家谈】打造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 1,713,119,087,000 d44532e8a19e4e25bff859cb3d27d3a4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