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 -- 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春亮诺敢作为 干字当先谱新篇 ——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部署会上“定标亮诺”
  • 2025-02-07 11:02
  • 【字体:    

新春亮诺敢作为 干字当先谱新篇

——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部署会上“定标亮诺”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成好这一首要任务必须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汕尾全市上下正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奋斗为笔、实干作答,奋力推动各领域工作向更高层次“进”、向更高质量“进”、向更高水平“进”,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尾实践中。

春潮涌动,战鼓催征。2月6日,农历乙巳蛇年第二个工作日,汕尾新春第一场重要会议——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部署会召开。比决心、比干劲、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展现新气象,凝聚新共识,拿出新举措,吹响了加力提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会上,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纷纷立下目标、许下承诺,表示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实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图强,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为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汕尾市区航拍图。

汕尾日报记者 陈茂辛 摄


城区

城区将紧扣“1+2+9”工作安排,在“百千万工程”中争先进位,在西承东联中比拼赶超,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GDP增长6%、总量超过370亿元,综合实力处于粤东西北各地市市辖区中上游水平。

要加速项目建设,抢抓国家政策利好,争取专项债等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2亿元以上;投入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资金不少于5亿元、上半年开工园区3个基础项目,力争引进项目不少于15个、投资不少于30亿元;抢抓典型镇村培育,推动红草镇跻身千强镇。要做厚产业家底,推动国企利润增长3%以上;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新增经营主体1.15万家、“个转企”245户、“四上”企业38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要向海图兴拓宽发展,启动马宫现代渔业经济产业园配套建设,推动海兴农和“海胆+”产业园运营投产,深化海胆、生蚝全链条技术攻关,力争渔业总产值增长6%;加快西片区连带建设运营、东涌圩镇风貌提升、品清大道改造提升,力争旅游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5%。


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陆丰市

陆丰将紧扣“1+2+9”工作安排,全力以赴兴产业、拼经济、谋发展,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总量突破485亿元,打造碣石全国千强镇,综合实力处于粤东西北地区中上游水平。

一要全面提升平台承载力,新建标准厂房超10万平方米,完成产业供地1000亩,承接湾区企业10家以上。二要全面提升项目支撑力,全年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20亿元以上;推动核电生产配套设施等21个项目建成投用,启动恒明盛电缆等26个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个以上、投资总额70亿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超1.5万家、“四上”企业50家以上。三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加快推动核电、宝丽华火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核电3、4机组核准开工,力争全市并网和在建发电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0%;全力推动华电海洋牧场建成投产,新引进海洋牧场项目4个;加快建成华润希望小镇,打造黄金旅游带。


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内,工人正在有序作业。

汕尾日报记者 杨镕墁 摄

海丰县

海丰县将紧扣“1+2+9”工作安排,以“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具有海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GDP增长5.5%以上,总量达到500亿元,梅陇镇全力冲刺全国千强镇,综合实力处于粤东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一要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升级3个省级农业产业园,确保培育“国字头”等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完善深汕合作拓展区配套设施,推动比亚迪等落地项目尽快投产出效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提速推进时尚美都和3个镇级产业园建设,引导传统企业技术改造35家以上;确保全年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50个、到位资金75亿元以上。二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52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完善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新一轮城乡绿化美化,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三要联农带农促进兴村富民,建设运营好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2个“连线成片”示范片区,加快盘活各种资源,确保全年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4.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以上。



海丰可塘珠宝交易市场。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陆河县

陆河县将紧扣“1+2+9”工作安排,紧盯百强县争先进位、久久为功,力争全年GDP增长5.5%以上,超160亿元,力争全省排名在2024年基础上再进位1至2名。

要大力抓好平台建设,全年计划投入产业平台开发建设资金超10亿元、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13个、新动工产业项目9个、新投产产业项目9个。要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36个以上、投资总额6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力争新办富民兴村中小微工厂600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要大力抓好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广州、深圳,进一步打好“重法治、优服务、提效能、降成本、解难题”组合拳,聚焦工程建设审批、“拿地即开工”、“全代办”等重点深化改革,助推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力争新培育“四上”企业40家以上;落实“1+5+X”工作机制,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5个、实际投资超55亿元;做好规划建设管理文章,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效应,聚力打造一个千强镇。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将紧扣“1+2+9”工作安排,在全力融入“西承东联”的过程中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布局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GDP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综合实力处于粤东西北经济开发区中上水平。

一要以全域街村典型示范建设为抓手,推动央企国企、乡贤助力、院校结对等力量集成导入,对三个街道按照典型镇标准培育,力争28个村(社区)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深化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全域村集体收入超15万元。二要加快打造“五区一园一基地”,抓实土地收储、“七通一平”、产业导入等重点工作,培育壮大临港制造、绿电产业、高端养殖、粮食储运、生物制药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电力能源产值超54亿元,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三要强化“谋划储备+向上争取”双向发力,确保谋划重点项目超25个,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以市区联动促成项目落地,推动三文鱼、百草堂等重点项目在2025年全面铺开建设,确保新招引产业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到位投资超20亿元。



红海湾实验室航拍图。

汕尾日报记者 陈茂辛 摄


华侨管理区

华侨管理区将紧扣“1+2+9”工作安排,全面对标福建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拉高标杆、乘势而上,力争2025年GDP完成8.3亿元、增长7.2%以上,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全省排名分别比去年争先进位。

一要聚力推进项目建设,以华电储能、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力争重点项目投资7亿元以上,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力争引进果蔬深加工、鲜果包装等产业项目6个以上、投资额12亿元以上。二要聚力扩大产业优势,推进华侨省级农业科技园提档升级,打造更多“国字头”“粤字号”品牌,农业总产值增长8.5%以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力争规上工业增长10%以上,新增经营主体180家。三要聚力夯实发展根基,全域推进典型示范创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镇村典范;力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税收增长15%以上;深入推进“平安基础提升行动”及“入户联心”活动,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文章,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汕尾高新区

汕尾高新区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力争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增长2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15%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42亿元,增长10%以上。

一是做大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比亚迪、信利电子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10家在建企业投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引进产业项目36个以上;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增长10%以上;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产值超130亿元,增长60%以上。二是做强产业发展动能,推动2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5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超8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实现突破。三是做优产业发展环境。塑造“湾区向东,首选汕尾高新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配套能力和营商环境;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水电气等能源配套供应服务;提高人才引进、招工等服务水平,提升生活配套服务。


汕尾高新区汕湾1号“超级工厂”航拍图。

汕尾日报记者 陈茂辛 摄


市发改局

市发改局将紧扣“1+2+9”工作安排,全力以产业发展之“进”,促经济大盘之“稳”,蓄高质量发展之“势”。

全力抓项目促投资,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和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争取各项资金落地超100亿元;滚动推进新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力争32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95亿元以上、支撑全年固投增长5%以上。

全力抓现代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中船科技等装备制造项目,推进陆丰核电、红海湾海上风电等能源项目;以红海湾绿电产业园为牵引,打造新能源汽车高地;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动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0%、5.8%、4.7%;建设中国·东盟海上风电实证基地,用好红海湾实验室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产业集群成本最低、配套最好、服务最优;力争全年新增培育“四上”企业200家。

全力抓改革促发展,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提档进位,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和改革典型。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将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抓四个能力提升,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力主体培育,大抓孵化育成能力提升,今年将推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1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5%以上、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0%;全力打造“链主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岛新增入驻企业及创新团队60家,实现成果落地转化10个。二是聚力技术创新,大抓实验室研发能力提升,推进全国首个海上风光氢氨储一体化和“研发+测试+检验+认证”功能一体化的海上综合能源岛示范项目实施,建成万千瓦级综合实证平台、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测试平台等,打造多领域、多层次的实验室体系。三是聚力产业兴市,大抓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用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中山大学汕尾海洋科学院,今年将聚焦汕尾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技术、智库服务100项以上,培养培训各类人才300人次以上,联合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孵化10项以上。四是聚力战略引领,大抓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做好我市科技创新的顶层规划,全力推进新质科教城建设打造科技引领的发展先行区。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项目。

汕尾日报记者 陈茂辛 摄


市工信局

市工信局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规上工业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5%、技改投资增长5%;实现产业平台开发建设资金超40亿元,主平台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50个,新增“小升规”企业40家。

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分类指导县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镇建设,完善镇域产业平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典型镇、典型村“三线”整治,推进城乡风貌及人居环境提升。要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延链补链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沿链吸纳电池零部件、三电系统等细分领域企业;实施品牌提升战略行动,创新发展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产业,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优化园区布局,提升用地效能,提升主平台园区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用好省产业有序转移资金支持,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助力大中小企业量质齐升,大抓制造业“三新”项目投资建设,实施“百企增量”增资扩产专项行动,服务比亚迪、中船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加大对上下游产业链链条“高精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堆头;强化“小升规”培育,营造各类企业融通发展新环境。

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将统筹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围绕主责主业,全力实现社消零增长3%、外贸进出口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的年度目标。

要全力推动消费稳步增长,鼓励比亚迪、埃安、零跑等车企增设城市展厅及销售网点,力争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20%;完成商贸限额以上企业培育80家任务;举办汽车、家电家居、特产美食等主题促消费活动20场以上。要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争取全年围绕优势产业培育10亿级外贸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1亿元企业15家以上;全力挖掘新增量,实现全年进口增长6%;争取中间品贸易占外贸总量40%以上;继续拓市场、抢订单,力争全年组织不少于200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30场以上。要着力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推动陆河启发食品、海丰润华实业、市区誉福大都会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实现实际利用外资2.5亿元以上。要奋力推动外包、外经、外智实现新突破,通过跨境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利用国际经贸网络建立销售渠道;争取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家以上、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突破2000万元以上。

市文广旅体局

市文广旅体局将力促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文旅综合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0%。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更多旅游项目落地。重点引导企业对长沙湾片区、红海湾片区、莲花山片区等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加快推动小岛渔村、白天鹅酒店、金台山观山海、陆河乡村温泉酒店群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年新培育文旅龙头企业、规上文旅企业、高端品牌项目各3家以上。二是坚持产品创新,不断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推动红宫红场旧址连片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新增A级旅游景区4家、市级旅游集散中心1个。加快市城区—红海湾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串联金町湾—品清湖—红海湾打造滨海旅游黄金海岸。计划培育文旅特色镇2个、文旅特色村4个。推动乡村酒店(民宿)提档升级,新评定星级酒店3家以上、乡村酒店(民宿)20家以上。三是坚持品牌打造,持续提升旅游知名度。计划新打造2个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持续擦亮“坐着高铁来赶海”“冬养汕尾”等文旅品牌,推动各县(市、区)至少各打造一个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长沙湾服务区。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春亮诺敢作为 干字当先谱新篇 ——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部署会上“定标亮诺” 1,738,868,529,000 79ab6914e52048299040ffdf92914254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