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县域 - 红海湾开发区
全民防蚊 守护健康——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 2025-08-15 15:27
  • 【字体:    

自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以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全面动员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和群众力量,构建“环境整治+科学消杀+群防群控”立体防线,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田墘街道  

 全民动员清源头 科学消杀控密度 


连日来,田墘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专项行动,通过“环境整治+科学消杀+宣传引导”全面落实“五个一”措施,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拉网式排查严控传播源头。田墘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拉网式排查整治清理“蚊虫孳生地”,辖区群众纷纷自发加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行动热潮。大家带着扫帚、水桶等工具,主动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积水区域、花坛绿地、居民住宅及生产经营场所等易生蚊虫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与地毯式清理,有的翻盆倒罐清空积水,有的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齐心协力从源头上遏制蚊虫生。

图片

志愿者开展清理卫生活动。

专业化消杀科学防控灭蚊。该街道组建街道及村(社区)两级消杀队伍,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及蚊媒消杀技能培训,强化队伍实操能力,打造专业高效的消杀队伍。近日,消杀队伍对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灭蚊行动。对居民小区、绿化带、水池沟渠、卫生死角、下水道等区域,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孳生地清理和成蚊消杀工作,降低蚊媒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多元化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田墘街道在开展卫生整治行动时,同步深化防控知识宣传工作。依托“入户联心”工作机制,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开展“扫楼扫街”行动,逐户进行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村级横幅标语、广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基孔肯雅热预防核心知识,确保宣传覆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筑牢蚊媒防控“安全网”。


  东洲街道  
 干群联动齐发力 全域防蚊保安全 

近日,东洲街道以“党建引领、干群联动”为抓手,依托“全力量投入、全方位灭蚊、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健康宣传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统一爱国卫生防蚊灭蚊攻坚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持续织密织牢东洲街道防疫屏障。

统筹全力量投入,构建联防联控格局。东洲街道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每日下午组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及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公共绿地,用实际行动掀起“清环境、灭孳生、广宣传”的全民行动热潮。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图片

工作人员对草丛进行消杀。

实施全方位灭蚊,科学阻断传播途径。该街道组建专业消杀队伍,工作人员手持喷雾器等专业消杀工具,重点瞄准背街小巷阴暗角落、农贸市场周边等区域,对卫生死角、杂物乱堆点、垃圾桶周边等蚊虫易聚集区域进行细致喷洒,通过药物喷洒等方式,降低蚊虫密度,从源头上切断疾病传播链,筑牢夏季防蚊防病“安全网”。

推动全社会参与,营造共建共享氛围。为扩大宣传覆盖面,街道、各村(社区)充分利用LED屏、电子横幅、大喇叭等载体,广泛传播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确保防蚊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依托“入户联心”工作机制,工作人员携带宣传海报走街串巷,逐户走访,面对面向群众普及蚊虫孳生危害、蚊媒传染病预防知识及科学防蚊方法。“花盆托盘、废旧瓶罐里的积水都是蚊虫产卵的温床,定期清理才能从源头减少蚊虫。”“阳台这盆积水要倒掉,不然容易有蚊子。”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群众自发清理垃圾、积水、杂物,齐心协力清除卫生死角,主动参与到灭蚊防蚊行动中来,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遮浪街道  
 敲门宣传强意识 精准施策阻传播 

连日来,遮浪街道组织区挂驻村、街道驻村、村(社区)党员干部等多方力量,扎实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

该街道结合“入户联心”工作机制,积极落实一次全域清扫、一次翻盆倒罐、一次彻底换水、一次集中消杀、一次入户宣传“五个一”举措,组织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活动。工作人员深入村居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发放防控倡议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针对当前汛期特点,提醒村民要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容器,做好居家防蚊措施。通过“宣传+行动”双管齐下的方式,切实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群防群控的卫生防线。

记者:林敏 
通讯员:黄小斯

全民防蚊 守护健康——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1,755,214,070,000 9b7553c62de74cd7a162dec0823b9304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