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陆安县考
  • 2024-09-15 09:52
  • 【字体:    

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析出东部地区另置新县,取唐代安陆县旧称之“陆”,与海丰县之“丰”,合为新县之名“陆丰”,至今已沿用了293年。据载,唐代安陆县,始置于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县东部地区,县治位于今陆丰市大安镇,后于贞观初年复并入海丰县。这是官方一直以来,关于陆丰地区(含今陆丰市、陆河县,下同)历史沿革的最常见描述。

但在查阅了清代以前的相关历史文献后,笔者发现上述关于“安陆县”的说法,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安陆”和“陆安”一名就存在很大的时间差异,另外一个就是陆丰地区最早设置县级行政单位的时间和区域,亦存在诸多疑问。

图为隋代大业八年(611年)《徐智竦墓志铭》

一、“安陆”还是“陆安”?

早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时任陆丰知县王之正在编纂第一版《陆丰县志》时,就曾发现了这个疑问。为此他特地在县志中专门标注了“陆安县地”这一词条,其中这样描述:“考府志沿革表,唐武德五年析海丰置安陆县,后省入。查县志亦称安陆非陆安也。惟南齐时析怀安置陆安县,乃龙川地,非海丰析置……是即通志参观其为安陆,益信特非齐耳,岂因齐有陆安县之置,而指彼为此乎?今沿革表遵通志,特辨附之”。

王之正发现“安陆”与“陆安”的疑惑之后,查阅了康熙版《惠州府志》和雍正版《广东通志》,看到的均是以“安陆县”为名,而南朝齐时期的“陆安县”,在府志中则记载“陆安,析怀安置今龙川地”,因此与唐代海丰析出的“安陆”有异。所以他在县志编纂时参考当时的通志,以“安陆”为名记录武德五年的置县事件,但又出于谨慎的考虑,仍将“陆安县地”这一疑问的记录在县志中,以供后人分辨考证。

事实上,王之正的疑惑并非没有根据。据笔者考证,“安陆”一名,最早见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惠州府志》:“唐高祖武德五年,析海丰置安陆,后省入”。之后的《陆丰县志》《海丰县志》《惠州府志》及《广东通志》中,均以唐代“安陆县”之名进行誊录。但在查阅清代以前的各类相关历史文献时,却始终找不到“安陆县”一名,也就是说“安陆”这一名称仅仅存在于清代的方志文献。

其后在查阅清代以前的诸多历史文献时,笔者发现在唐武德五年的置县记载皆为“陆安县”之名。其中最早见于后晋《旧唐书·志·二十一》关于海丰县词条下:“唐武德五年,析置陆安县,贞观初复并”,及北宋《新唐书·志·三十三》:“唐武德五年,析置陆安县,贞观元年省”。在新旧两版唐史文献中,最接近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县时间的,是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旧唐书》,前后相差仅323年。后来成书于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新唐书》则是在原来的记载中,详细补充了陆安县复并入海丰县的具体时间,为唐贞观元年(627年)。因此,在清末刘文琪校勘的《舆地纪胜校勘记》中,同样指出“安陆县按以新旧唐志考之当作陆安为是”。而最后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海丰县志》,亦同样以“唐武德五年,析置陆安县,贞观初复并”进行记录。

由此可见,在清代以前的所有历史文献中,关于唐武德五年海丰析出新县的所有记载,皆称“陆安县”,而非“安陆县”。另外,在清嘉庆年间编纂的官方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中,也同样记录两次设立的是陆安县,所以陆安县才是历史上正统的名称,而安陆县之名仅是地方志中的谬误。

二、历史上的陆安县最早设置于何时?

关于陆安县的建置时间,按现今官方通用的描述均为唐武德五年(622年),各类相关文献对此也均有记载,差别仅在于“陆安”与“安陆”之名。但在翻阅年代稍早的地理历史文献后,笔者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就是早在唐代之前已经存在过“陆安县”。

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咸和六年(332)年,东官郡博罗县析出宝安、海丰、安怀三县,从龙川县析出兴宁县。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东官郡安怀县改名怀安县,东官郡治迁往怀安县(今惠东县梁化镇)。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又析龙川县置河源县、新丰县,析怀安县置陆安县。

另据《梁书·兰钦传》中的记载:“南朝梁,怀安县复名安怀县”。南朝梁天监二年(503),东官郡东部再次析置梁化郡,治所在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境内),辖欣乐县(今惠城区)、安怀县(今惠东县)、龙川县、兴宁县、河源县、新丰县、海丰县、陆安县。

在《隋书·地理志》中又记载:隋开皇十年(590年)合并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东官郡,置循州,治设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次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东官郡划归广州,梁化郡地改设循州,撤陆安县并入海丰县,属循州。

除了上述历史文献,现今还有一件实物最能证明在唐代以前已经设置过陆安县,那就是1911年在广州番禺出土的隋代《徐智竦墓志铭》。该碑刻于隋大业八年(611年),墓主人为隋代建州刺史徐智竦,碑中记载“(徐智竦)起家陆安县令,寻迁海昌(今电白县)郡守”。据考证,徐智竦,字达恭,兖州东平人。在南朝陈时期(557年-589年)任梁化郡陆安县令,后升任海昌郡守,南朝陈灭亡后举家迁往南海郡定居。在隋朝时他再度出任建州刺史,逝世后葬于南海甘泉北之山。同时,徐智竦也是现今海陆丰地区历史上,在唐代以前唯一一位有史可考的署任县令。

综合上述文献及实物碑记分析可知,在东晋后期的博罗、龙川两县陆续拆分为八个县,后以这八县的范围重新设置了梁化郡,也就是后来惠州府的雏形。同时,陆安县的建置时间,最早始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且第一次置县是从怀安县析出,隶属东官郡。直至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才被裁撤并入海丰县,期间存在过108年。而唐武德五年设置的陆安县,已经是第二次复设。

三、此“陆安”非彼“陆安”?

此时最大的疑问,正如王之正当年所想的一样,南朝齐设置的“陆安县”是否与唐代设置的“陆安县”为同一个地区,也就是现今的陆丰地区呢?

最初引发这个疑问的的依据,来源于清康熙版的《惠州府志》。该志曾提到“陆安,析怀安置,今龙川地”。所以在清代时就认为南朝齐时期的陆安县并非唐武德时期的陆安县,两者虽名称一样,但设置地点不一样。笔者认为:

其一是关于“龙川地”一词的误解。龙川自秦代置县,至清代已两千余年,其辖区历史范围几乎含括现今的粤东、闽西、赣南等地,期间几次设郡,所以“龙川地”一词并不单指清代龙川县的辖区范围。

其二,以清代的惠州府各县辖区地图分析。南朝齐时期从怀安县(今惠东县)析出设立的陆安县,从距离范围上看都与清代的龙川县地相距遥远,况且中间还隔着已经从龙川析出的河源县。因此,南朝齐的陆安县辖区范围,明显不可能与清代龙川县辖区范围重叠。

其三,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首次设置的陆安县,在108年后的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才被裁撤并入海丰县,其中的重点是并入海丰县,而非并入河源县或是归善县(原怀安县),更不可能并回距离遥远的龙川县。

其四,按时间线分析,陆安县首次设置是从怀安县析出,首次裁撤并入的是海丰县。唐武德五年(622年)陆安县的二次设立是从海丰再次析出,与上次裁撤相隔仅31年。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首次并入与二次设置均与海丰县相关联,单从逻辑上分析几乎不可能是两处不相关的地区。

最后,诸多古代地理文献对于陆安县的两次设立有着近乎相同的记载。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陆安县在海丰东七十里”。清初地理著作《都史方舆纪要》记载“陆安废县,萧齐置县,属东官郡,隋废,唐武德五年复置,贞观初省入海丰县”,这段文献有一个重点就是“复置”,意指在原来的地方重新设置。同时,民国许鸿磐在《方舆考证》一书中也同样提到“陆安废县,在海丰县东”。

综上所述,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和唐武德五年(622年)两次设立的陆安县,应同属一地,也就是现今的陆丰地区。

综合各类历史文献考证,“陆安县”才是陆丰地区在南北朝及唐代两度置县时的名称,至于“安陆县”之名,应为明代之后的误录。如果两立两废的“陆安县”治所地点推断成立,那么陆丰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建置时间,则可追溯到距今1537年前的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

陆安县考 1,726,336,354,000 846c132b59cb425c9c1ffc8935524ef4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