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文史钩沉】陆丰“葭湖古寨”人文探秘
  • 2024-10-27 08:09
  • 【字体:    

○林煜琮

“葭湖古寨”坐落于东海街道(陆城)北郊,归属城东街道军潭村。

古寨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总面积达17586平方米。古寨门于2022年依照历史原貌重修,门顶“葭湖寨”三个字为原字体,依旧清晰可辨。

献地建县署

据清乾隆版《陆丰县志》等史书所载: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析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三都新建陆丰县,县治设于东海滘寨城内。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省、府、县城内必须建造孔庙、城隍庙、忠义祠、节孝祠、关帝庙等建筑,且要与衙府相配套。

当时,东海滘寨城内原本居住着林大遇一族,已没有足够的地方来配置这些建筑。为了建县大业,林大遇深明大义,率领全族老少举家迁出,献出土地用于各项建设。彼时林氏族人分别迁往本县的燕埔、洛州、连厝围以及海丰县的仓前定居。林大遇则带着四子梁甫迁居葭湖村。

葭湖原是林氏先祖于康熙甲辰(1664年)置办的盐仓库。林大遇又花费重金买下仓库旁的万安小寨,经过改造建设,使其与盐仓库合为一体,并将万安寨改名为葭湖寨。

《陆丰县志》还记载了林大遇的生平事迹:“林大遇,号因之,庠生,少以孝友,闻长益慷慨著倡筑围以安梓里,助厚貲而解县围,癸巳大饥粥产赈之,邑令守道顿奖褒美举乡饮宾,孙士燽能乐善好施绍承祖德”。

同时,林大遇慷慨出资捐助,率领众人依据险要地势坚守。对内巩固防御,对外加强戒备。后来,由于居寨被用作军营,林大遇便避居乡下。

癸巳年发生大饥荒时,林大遇出资施粥救济灾民,县令和守道官员对他赞赏有加,推举他为乡饮宾。因此,他的善行善举在郡县间声名远扬。时任海丰的三任知事周一敬、王侯宠、方日荣以及惠州兵巡道管按察司佥王守道等,先后赠送“硕德重望”“望重计周”“齿德兼全”“一乡善士”等匾额,以表褒扬。这些殊荣,深受世人称道。

督标守府林梁甫

据村干部、村民介绍以及族谱记载,林梁甫乃是葭湖林氏家族的后裔。在康熙五年,他官至肇庆督标守府。

清朝时期,总督作为地方重要的军政长官,其直属部队“督标”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为更有效地管理督标内部事务以提升军事效率,于是设立了督标守府这一专门负责军队总务、军饷、军粮事务的机构,该机构还参与地方军事防务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而“守府”这一职位为正五品官衔。

林梁甫为官期间,始终秉持清明廉洁的作风,坚守为官之道。他严于律己,时刻以高标准的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敬民如亲,深知百姓乃为官之本,对民众怀有深深的敬重之情,关心民间疾苦,积极为百姓谋福祉。在与人交往之时,他以恭谦之态示人,礼貌谦逊,温和友善,故而在官场与民间都备受敬重。其名自然声名远播,不仅在肇庆当地为人传颂,甚至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也广为人知。

【文史钩沉】陆丰“葭湖古寨”人文探秘 1,729,958,971,000 178068ce207a4e2ca2d7256b7415b96d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