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宇航
海陆丰小吃近年闻名省内外,陆丰味道的整体推出,市城区二马路小吃的整街走红,海丰小米、海丰菜茶、海丰牛肉饼、陆河油茶、梅陇菜粿更是单品出名的当红小吃,口碑长盛不衰。海陆丰小吃品种丰富、门类齐全,制作材料涵盖米、面、薯、豆、蔬菜、草药、肉、鱼等,特色为大米粉和番薯粉制品。源于传统祭拜神灵和祖先的祭祀供品粿(粄),是海陆丰饮食一大特色。妇女普遍会做数种粿点,粿料用米粉(糯米、占米)和番薯粉,有咸甜两味,可分为岁时节日粿和平时小点粿。
汕尾小吃不下百种,制作技艺在民间一直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基因,味道古早,群众基础扎实,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一)小米
其实也就是番薯粉饺,也叫饺仔。之所以叫小米,也许与穗港茶点“烧卖”白话发音有关,都是小布袋状,但前者布袋口没有扎紧,小米袋口捏紧了,且换成番薯粉制成的外衣。把番薯粉用开水冲开,和成面团一样的番薯粉团,然后就做饺子状的小米的皮,三层肉剁烂,加进盐、酱油、铁脯(大地鱼)粉等,再包成小米形状,上锅蒸十分钟左右,开锅时在小米表面抹一层油水就可以了。小米晶莹剔透、QQ弹弹,内涵十足,标配是一小碟蠔油。
(二)菜包仔(粿)
菜包仔以海丰梅陇出名,过去在时年八节才做,还是一份美味的“面前”(手信),公平则为三角粿,外形不同、馅多肉。用占米粉倒入滚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和食油),翻拌成泥状,再放入盆中用手反复揉搓,捻成圆饼形的“粿坯”。把粿坯放在左手心,右手握“粿躏”(陶球)在粿坯上作360度旋转,蹂压成薄薄的凹状体,放入富有地方风味的时蔬辅料(萝卜丝、椰菜、绿豆芽、沙葛、芹菜、蒜、肉丁、鱿脯、虾干、花生仁、大地鱼粉等)包裹,使其呈梭形,并于头尾处捏紧,照次序排列在苇篾或竹篾做的“朗埗”上面,排满后放进铁锅,用猛火蒸熟。关键是粿皮,须选用刚收成的粘米和糯米磨成粉,适量配搭制成又薄又弹的粿皮,再包上精美的内馅,蒸熟了马上涂上生油,撒上香菜,趁热点上佐料马上吃,这样的菜包粿才算是上品。以馅分为菜包和鱼包(馅为海乌鱼制成),鱼包以金盘围出品著名。
(三)菜茶
“菜茶”过去在每年正月才有,尤以元宵节前后为盛,称为“炒丁茶”,现在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近年更盛行在搬入新居、娶新娘三朝之日炒菜茶以代酒宴,于提倡节俭办好事不无好处。其做法是将炒熟煮熟的猪肉、香肠、鲜虾、鱿鱼丝、粉丝、腐竹、白米豆、赤豆、麦粒、菠菜、荷兰豆等时新菜混合罝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以胡椒粉为调料,即成可口的菜茶。客家人及海丰公平、陆丰东海等地盛行“饭茶”,即在菜茶中加入米饭。
(四)油茶
将绿茶、炒花生、芝麻,在刺芹、木槿叶、珍珠菜、罗勒、艾叶、桑叶、枫树叶、苦刺头、紫苏、薄荷、车前草、小茴香鲜艾叶、软樟叶、珍珠菜等新鲜野菜择几样,炒制后在内有刻纹的陶钵进行竖式研磨,或用破壁机打碎,制成茶膏,享用时用热水冲泡即可。以陆河出品为好,茶色呈苹果绿,保健可口。
(五)薄饼
饼以薄为上品,以面粉和水调制好面团,烙者手抓面团如球打转,在一块烧热的平圆鼎上轻拭一圈,旋即烙干成薄如纸张的饼皮,揭起叠用。皮虽薄,却不乏韧度和强劲。饼皮包裹各种时蔬吃,以猪油炒菜为佳,主料大致有绿豆芽、包菜、葱、瘦肉、腊肠、鱿鱼丝、炒鸡蛋等,包裹之前,蔬菜要先滤去水分,这是咸的吃法。还有甜的吃法,以饼皮包裹糖葱、豆酥、贡糖等,然后隔着饼皮打压即可食用。
这是源于清明祭祀的小吃,如今已去仪式化,成为随时可尝的美食。
(六)重糕仔(粿)
俗话说:“无工莫做幼粿”,重糕仔就是一种很考究耐心的粿。做重糕粿的人,需在炉灶边站很长的时间,计算着时间,开盖、下浆、盖盖,无数次的反反复复,最后才能成就那一铜盘层层叠叠、层次分明的重糕仔。
用好的粘米磨浆,米浆的浓稠度决定了重糕粿的硬度,可以随个人喜好调整。调米浆时须缓慢往米粉中加水,边加水边揉压米粉,这样调出来的米浆口感比直接加够水的更好。做重糕仔,还可视口味做成甜、咸两种。甜味重糕仔工序比较简单,在调米浆时直接把红糖加进水里去就可以了,最后可以放些芝麻之类,但也可以不放。咸重糕粿一般都要先炒熟配料,配料可随个人喜爱,花生、猪肉、虾等都可以,同样在最后的时候放上去。蒸重糕仔需用较深的铜盘,盘底抹点油,锅里水烧开,铜盘隔水架上去,舀入两勺米浆,用勺子把米浆均匀铺在盘底。片刻米浆凝固,上盖,大火蒸2分钟左右,开盖,重复之前的动作,直到一层层的米浆把铜盘铺满了,一般要蒸十多层,在最后那一层上面撒上配料,盖紧盖子直到米浆蒸熟。还有一种番薯粉制成的甜重糕仔,以温水调粉成浆,层层炊熟,最上一层撒上切碎的炒花生,炒芝麻,层次比占米制品更为分明,弹牙爽口,可谓重糕仔之极品。
一种源于祭祀的小吃,七月半炊重糕仔,是海城附近的习俗,谓之“剥鬼皮”,制法也许与东南亚的千层糕有关。
(七)鼠壳龟
源于清明祭祀用品。鼠壳粿是用田野里采回来的鼠壳棉草经过不断揉搓,清洗,去枝存棉加入糯米粉制成,里面包裹糖、糖冬瓜片,芝麻,花生,葱头油等。将采摘好的鼠曲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和糯米粉制成粿皮;将炒熟的花生和芝麻磨碎,混入糖冬瓜片和打碎的葱头,包成龟状,蒸上十几分钟,香甜可口的鼠壳龟即可出炉。
(八)扎头糕(碗粿)
海丰公平常见的街头小吃。制作时先用占米磨成浆,搅匀米浆呈浓糊状。将炒过的馅料放在碗里,注入米浆,进蒸笼炊15-20分钟左右即熟,以中央表面略占内凹状为宜,食用前淋上各家秘制的酱料。食用工具为竹批,在表面上划十字或米字形,再插进碗和粿之间划一圈,令酱料与粿融合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