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家乡风物】海陆丰特色热菜
  • 2025-02-02 09:43
  • 【字体:    

○许宇航

海陆丰遇年节或重大庆典如结婚、乔迁新居、做大生日等宴请称为“吃席”“摆酒”“吃九簋”或“吃排场”,宴席以陆丰碣石最为奢华。九大簋中必有白切鸡和肉、鱼丸,以白切鸡为头盘,放在席的正中,俗称“无鸡不排场”。传统菜式有猪脚墨脯鸡、龙虎会、大粒参、白灼海虾、蒸青蟹、蒸鱼丸、鳗鱼焖咸菜、荷兰豆炒鱿筒、鲨鱼焖苦瓜、片皮鸭、咸菜蠔、腐竹慈菇煲、盐焗甜螺、炒海胆砂等。改革开放之后,摆酒之风更为奢侈,受省港及潮汕影响,菜式十二个或十四个,已突破原来的“九簋”之限,有烤金猪、清蒸膏蟹、清蒸帝王蟹、蒸鲍鱼、燕窝汤、鱼翅汤、鱼鳔汤、鲍鱼汤、雪蛤甜汤、清蒸东星斑、蒜蓉蒸龙虾、芝士焗龙虾等。但大型宴客忌吃狗肉,谓之“狗肉扶不上盘碗”。菜式大体可以分为热菜、凉菜和汤类。

下面说说热菜:

1.海丰大三仙

“猪脚墨脯鸡”是海陆丰人逢年过节少不了的一道菜,也是很多家庭常常用来衡量这顿饭够不够丰盛的标准。采用“海陆空”三种食材,将猪脚、草鸡改刀斩件;墨鱼脯泡水涨发后改刀切片。猪脚、老母鸡分开焯水洗净后备用,再热锅起油,把猪脚、老母鸡分开煸炒至赤黄状态后关火备用;墨鱼脯同样煸炒出香味;后将猪脚、老母鸡以及墨鱼脯以及焖酱一同放入高压锅;加入纯净水,水量不超过原材料的50%;大火煮开上汽后继续大火压制15分钟,时间到后冲水解气取出菜肴即可。猪脚微烂香口,但外皮仍带着胶质天生的口感;墨脯焖得很绵,每一口都是海洋的纯粹的香,而鸡肉,嫩而多汁。味道杂成在一块,却不失各自本身的特色。

2.黄金海胆粿

俗称石针粿,以红海湾尤其捷胜产出为上。做法是取新鲜海胆黄一斤,加一两番薯粉、20克生粉,加入少许白糖、蒜蓉、芹菜和白葱花,搅拌均匀后备用。下锅,刚开始用大火。看到稍微有些粘住后转小火慢慢煎。一点点煎平,切开、放上葱段摆盘。

3.菊花鳔

菊花鳔是陆丰碣石特色菜,选用本港海鳗鱼鳔涨发后改刀成菊花瓣状,酿入本港花虾胶,入炉猛火蒸制而成。做好的鳔口感Q弹滑嫩,鱼鳔富有嚼劲,内里的虾泥和肉丸混合更是滑口,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将上好的鳗鱼鳔干剪成三公分左右的长度,将鱼鳔边剪成菊花的形状,然后用文火油炸至金黄色,油发后的菊花鳔用清水浸泡十二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胀大,让胶质分布更加致密,确保了它的外观金黄而透亮、宽厚坚挺,口感弹润柔韧。内馅用鲜活碣石港海虾肉、墨鱼、肥膘肉丁剁成细茸,搭配比目鱼干粉、芹菜末、少许糖、胡椒粉、淀粉调制而成,馅料经过搅拌均匀、反复揉搓,直到它变成有黏性的肉团之后,像做丸子一样,在手的虎口处挤出近似圆形的馅子,装入鱼鳔中使其充分贴合,再拨弄一下微垂的花瓣丝,放入笼炉中用大火蒸煮15分钟后即可出炉,最后用靓汤勾兑薯粉淋浇到上面即可食用。

4.甲子鱼丸

甲子鱼丸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入口咬合间有弹跳的感觉,且最大程度上保持了鲜鱼的原味。制作鱼丸时为了保证鱼丸的品质,需每天凌晨四点挑选新鲜的鱼,以海乌鱼为佳,洗干净、去鱼头、鱼皮和骨头,把鱼肉打碎,打成肉浆,将肉浆用冰水冰一段时间后,开始挤捻鱼丸,先一只手拿勺子,再用一只手抓一团鱼浆,用虎口位置挤出丸子,挤好后过两遍热水,再过一遍冰水方可成丸。泡煮鱼丸时需用开水煮开,在开水上滚三滚,捞出来放碗里,撒上葱花油和香菜后注入汤水即可食用。

5.八宝鸭

八宝鸭肉质嫩滑,滋味丰富,糯米味道层次分明,越咀嚼越能体会到食材调和而成的美味,咸香鲜口,汤汁肥浓,鸭肉鲜烂,香气四溢,滋味鲜美。选取本地放养、两斤足的水鸭,宰杀洗净后剔骨,并确保光鸭外形完整,要全拆骨、肉不碎、皮不破,这相当考验刀工;接着就是准备八宝鸭的精髓八宝,即糯米、虾米、鱿鱼丝、腊肠丁、香菇丁、火腿丁、干贝、白莲子,八样辅料依次经热油炒制六分熟,然后加入少许糖、胡椒粉、比目鱼干粉进行调制,将内馅塞入鸭肚子里,直至八成满的时,整理好鸭腹和鸭脖,防止糯米发胀崩开,整理好后放到蒸碟上,大火蒸煮1.5小时,淋上热乎乎的秘制酱料即可享用。 

6.笼仔蒸鱿鱼

管鱿,海丰亦叫尼仔,潮汕称花枝,晒干后称“玻璃鱿鱼”。将鱿鱼洗净后,装入笼仔锅中放水煮开,然后盖上锅盖,隔水蒸8分钟即可,以六月管鱿蒸食最好,此时鱿鱼“饭”(鱼籽)饱满,正是肥美时节。

海陆丰河流流程短促、独流入海,处于咸淡水交汇之处,富含浮游微生物,螺河、乌坎河、黄江、赤石河入海口更是盛产优质管鱿。每年农历六月前后就是钓鱿季节,沿岸渔船此时都乘夜出海,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落帆垂钓成群结队的鱿鱼。通常都会用灯光来吸引鱿鱼聚集,这种方式叫“照火”。渔民用发光的小鱼如厚鳞丁鱼充当钓饵,或取发光的鱿鱼胰臓充当钓饵效果最好。 

【家乡风物】海陆丰特色热菜 1,738,431,795,000 f0466a03f2a84a088d118cf903a1a647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