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本地人履痕】游郑州碧沙岗公园
  • 2025-03-16 10:20
  • 【字体:    

○李雪君

赴河南之前,我读完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本书。行走郑州,我的第一站系碧沙岗公园。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我踏进了碧沙岗公园。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的是冯玉祥将军的亲笔题名,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这里的初冬,给予我一场银杏黄的视觉盛宴。一踏入西门的大道,就被裹着阳光的金黄银杏叶,美得心暖洋洋的。大草坪上的人们闭目静闲,枕着大自然铺地的“金毛毯”,让思绪飘扬,惬意悠然。我想:倘若是寒冬,来一场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和残雪欲滴也是人间至美。

在碧沙岗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它位于公园的南北中轴线上。“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是为纪念北伐战争的阵亡烈士而立。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背面则由北伐军将士的群像浮雕组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英勇战士的英姿飒爽。这座纪念碑高耸在公园的中心,成为了公园内最具醒目和庄严的建筑之一,也向世人展示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26年的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仰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那栩栩如生的年轻战士雕像,冲锋陷阵的身姿,仿佛看到了“狼烟起,围着牺牲与希望”那个浴血奋战的战争时期。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午后的气温升值到最高峰,热烈且饱满。公园内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旁边立着一块黑色白字“三民主义烈士祠”的石碑。我的思绪再一下子进入主题,围观的人们表情庄重而悲切。碧沙岗公园里有五座六角亭,其中三民亭(民族、民权、民生)是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北伐将士建造陵园时所建。苍松翠柏在参天耸立下的红色亭子,飞檐斗拱。民族亭位于陵园中轴线中心,民权亭位于民族亭东侧,民生亭位于民族亭西侧。为秉承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临终嘱托,冯玉祥将军在三民主义纲领引导下,特意将陵园中轴线上以品字形布局修建的三座纪念亭以民族、民权、民生命名,并在亭内安放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石碑。这也更好地诠释了孙中山先生一直坚持民主法治学说。

最震撼人心是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也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石碑背面刻的是冯玉祥将军撰写的《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凡我中华民族,靡不引为大耻,此耻一日不雪,恐先烈之灵亦一日不安……”碑文朴实无华,力透纸背。如今读来,感受着这份“碧血丹心”的铮铮誓言,仍感掷地有声,热血沸腾。我的心情像在暴风雨奋飞的海燕腾翔了整个季节,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般熟悉。近距离受到文字的启发,此刻的我,双脚挪不开步,一腔热血在沸腾。

走出三民亭,意犹未尽。仰望上空那掩映在翠柏丛中的这座花园式建筑,心稍微轻盈点点。圆穹顶上站立着一位带翅膀的天使,手举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花环。再放眼前方这夕阳下的繁花似锦,感觉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花会沿路盛开,一直都是!碧沙岗公园不仅是郑州市建园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它承载着一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书写了一部碧血丹心的革命史诗。

如今的碧沙岗公园,是观光及重要教育基地。每逢星期日有大批的军人和学子们到烈士祠“行致祭礼,并到墓园躬自添坟”,以“激发革命情绪”。正如冯玉祥将军说:“此辈英武健儿,虽暂埋于黄沙碧草,然日后威名万里,青史千秋!”如今这盛世正如他所愿!

走出公园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空中的繁星,点缀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又似一束亘古不变的光,从公园内一直延伸至中原路,街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为城市注入一份温暖。

【本地人履痕】游郑州碧沙岗公园 1,742,062,828,000 4c01112880ce4c1fb79bdf1024fd25ad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