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家乡风物】风味独特的菠萝
  • 2025-03-16 10:25
  • 【字体:    

○郑金城

提及凤梨,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王家卫那部文艺气息浓重的《重庆森林》。在港台地区,这被称为凤梨的水果,实则就是我们熟知的菠萝。

菠萝之于陆丰人,是再熟悉不过的果实。尤其是在陂洋至八万一带,山地资源丰富,种植菠萝成了当地群众的优选,还有油柑、荔枝、香蕉、芭乐等水果与之相伴。而陂洋,更是以其广阔的山林面积,占据了全市五分之一的版图,成为了种植菠萝的绝佳之地。这里阳光充足,雨量丰沛,使得所产的菠萝果肉细腻,酸甜适中,堪称岭南佳果中的一绝。

记得儿时,在乡下的日子里,能品尝到的水果并不多。偶尔,会有小贩进村走巷,售卖些腌制过的油柑、李子、杨桃等常见水果。而菠萝,则显得较为奢侈。那时,父亲在陂洋山里的水库工作,每年菠萝成熟之际,总会带回几个。那时的我,尚不懂得如何分辨菠萝的品质,只记得母亲偶尔会提及,今年的菠萝是“乌目”品种,比去年甜多了。她还会指着菠萝肉,教我们辨认“乌目”菠萝的特征,其眼较大,略偏黑,是菠萝中的佼佼者。然而,对于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菠萝的我们,贪吃的嘴巴哪里顾得上分辨哪种菠萝更甜呢?

若要在众多水果中选出一种最难削皮的,菠萝无疑首当其冲。削菠萝皮,确实需要一番手艺。父亲的手艺,比母亲精湛些,这或许与他年轻时当过木匠的经历有关。时至今日,我虽数次尝试,却始终未能掌握其精髓。去年,为了解决削菠萝皮的难题,我还特意从网上购置了一套削菠萝皮的工具。然而,使用起来却颇为花哨,实用性欠佳。陂洋的朋友见我未得要领,便专门削了一个菠萝,从头到尾录成视频发给我。他削菠萝的手法娴熟,从头到尾,皮未曾断过,令人叹为观止。而陆丰本地,习惯将“削菠萝”称为“刣菠萝”,这一称谓,原本多用于宰杀动物,如“刣猪”“刣羊”等。或许在民间看来,削菠萝也需要如宰杀动物般的专业手艺吧。

村里还流传着一种偏方,若中了“菠萝沙”(民间对菠萝过敏的称呼),可用菠萝皮煮水饮用解之。菠萝过敏可导致腹泻、腹痛、呕吐、头昏、口舌发麻、全身发痒等症状。然而,这偏方是否有效,我虽好奇,却无从验证。

关于如何减少“菠萝沙”的发生,我倒是略知一二。儿时吃菠萝,总是在晚饭后,切好的菠萝块需用盐水浸泡后方可食用。父母总是特别交待,吃完后的半个小时内,不能喝热水热茶,生怕我们中了“菠萝沙”。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菠萝沙”似乎既近在手边,又遥不可及。父母为了让我们了解“菠萝沙”的厉害,总会讲述一些山里人上山干活时,因饥渴难耐而摘菠萝食用,结果因贪口而中“菠萝沙”的故事。这大概算是乡下人特有的科普方式吧。

菠萝不仅可生吃,还可制成美食,这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菠萝咕噜肉,作为一道经典的粤菜,深受食客喜爱。其酸甜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咕噜肉的主料是猪肉和糖醋汁,加入菠萝后,更添果香浓郁,酸甜清新。此外,还有菠萝炒饭、菠萝烧排骨等菜式。菠萝炒饭是将菠萝肉切成小丁,与米饭、火腿、鸡蛋、新鲜蔬菜等一同翻炒而成。若为了增加艺术感,还可用菠萝外壳装盛炒好的菠萝饭。而菠萝烧排骨,则是以猪排骨和菠萝为主料烩制而成,色泽诱人,甜咸带酸,果香四溢,风味独特。

菠萝不仅口感鲜美,还富含营养价值。它富含维生素C、锰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锰是骨骼和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膳食纤维则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和预防便秘。中医认为,菠萝性味甘、微酸、平,具有清热解渴、消食止泻、消肿祛湿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菠萝能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气,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湿疹和疥疮的人不宜食用菠萝;同时,过量食用也会对肠胃造成影响。

近年来,每逢陂洋菠萝上市之际,我总会前往购买,或是请陂洋的朋友送些下来。只有品尝到这美味的菠萝,才觉得夏天没有白过。去年的菠萝,似乎比传统的“乌目”品种更加香脆。朋友介绍说,那是来自台湾的“金钻17号”。虽个头较小,但果肉特别香甜。当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毕竟,“金钻17号”比其他品种的菠萝早熟很长时间,物以稀为贵嘛。回想起三年前,陂洋出产的“粤甜”菠萝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不知这是否就是“乌目”的另一个名字?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乌目”菠萝还有个“冰糖心”的雅称。

某日,我突发奇想,让DsspSeep以菠萝为主要原料,设计一道前所未有的美食。经过一番思索,DsspSeep给出了这样的创意:“菠萝黄金慕斯春卷佐姜味焦糖酱”。这道菜肴结合了中西元素,以春卷的酥脆包裹着轻盈的菠萝慕斯,再搭配微辣的姜味焦糖酱,酸甜适中,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不妨一试。

【家乡风物】风味独特的菠萝 1,742,063,104,000 816a907d39ab4a08b0cc959f7f0ee889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