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雁
陆丰市湖东书馆,又称“湖东书院”,是湖东镇中心小学前身。它位于今湖东镇宁光社区菜园井西侧,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是湖东一户殷实渔家私塾,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为抬梁式土木结构,属四合院建筑格局。现流传坊间某书生遗稿残篇《湖东八景》中提到了湖东书馆(书院),谓其“上尖下尖,浮氽铁砧;五果连边,猪头朝天;牛尾向东,大象井边……”。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不安,民生艰辛,湖东书院教育经费匮乏,维持不下去,遂对外招生,扩大办学规模。此为书院由私塾转向学堂的开始。当时的湖东群众称其为“书馆”或“学堂”。
在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湖东书馆成为湖东党组织秘密所在地,是我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在大革命时期,湖东书院师生在湖东党组织领导下,进驻楼仔馆、虾杯头馆、十三太保馆、同乐轩、和同轩、嘉应会馆、潮州会馆、奉敬社、湖东商会等,秘密响应彭湃发起的农民运动。
湖东书馆旧址。
1937年10月,刚刚恢复的中共陆丰县委派遣宣传委员郭坚以推销书籍为掩护,到湖东书馆物色进步青年发展党员工作;1938年3月,广东省民众抗日运动工作团陆丰队的中共党员程琪和中共陆丰县委郭坚、李甦在湖东开展地下党工作;1939年,中共陆丰县委派杨腾钺到湖东书馆担任教师,发展了新党员萧介山、许爱信等,成立了“湖东党支部”,杨腾钺任党支部书记。同年,萧介山、陈信忠任陆丰县碣(石)湖(东)区青抗会负责人,并秘密兼任湖东书院教员,萧介山与师生们到各地张贴标语,画漫画,出版《陆丰青年》刊物、壁报和组织群众街头演讲等活动,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掀起全县性的抗日高潮。
1940年,时任湖东镇长的陈宗尧,为了发展湖东教育事业,发动群众集资办学,对湖东书馆进行落架扩建,设置6个教学班,并易名为“湖东小学”。同年9月,陆丰县派遣中共党员方济弱(方志跃)到湖东小学任职校长,吴洪任职教导员,湖东党支部驻于湖东小学。
在解放战争时期,湖东小学在陆丰县委领导下,为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以学校为阵地,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组织进步教师和学生演出队,采用《锄奸老侠》《渔家女》《战地鸳鸯》等话剧和歌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吕梁礼赞》等革命歌曲,以公演形式,进行宣传活动,既锻炼提升师生的思想觉悟,又对群众传播了新的思想,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湖东解放前夕,湖东小学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配合武装斗争,每逢有胜利消息,师生们便及时制作传单,巧妙散布,有时选择不同对象,散发不同内容的传单,使中间人物有信心相信共产党能取得最后胜利;对反动人物,劝其放弃反动立场,不要与人民为敌。
1955年7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湖东小学更名为“湖东中心小学”,由中共党员徐敬光任职校长。随着湖东人囗增长,湖东中心小学满足不了湖东教育发展,于1980年开始逐年分流部分班级并最终将校址迁往镇区网地(现湖东镇中心小学)。湖东书馆(小学)从此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参考书目:1、《南昌起义之后》,刘汉升著,2006年7月第一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陆丰地下战线》,中共陆丰市委党史研究室叶左能主编,1997年10月第一次印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周肃清传》,周太和、周凭栏、周冰洋著,2014年7月第一次印刷,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