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跃
据说,古代巴比伦有个“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这个花园谁都没见过。怎样建,如何美,都凭想象。陆丰有个海底花园,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在碣南半岛田尾山下的海边中。沙白、石奇、海蓝、天阔,在山花烂漫的季节,来田尾山海边走一走,赏那天造奇观海底花园。
笔者三十年前曾去过,就冲着观赏海底花园去的。1995年,时任陆丰县的水产局局长的庄奇忠是一位有见地的老同志,在指导渔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海边田尾山的风光很美,海底花园更是一个大自然恩赐的奇观,是珍稀的旅游资源。于是跟当时汕尾报驻陆丰记者站的罗记者联系,建议他去现场采访、调研,作个专题报道。罗记者邀我同往。
当年去碣南半岛的田尾山可说是一个大工程,先在陆丰汽车站乘班车,到碣石镇后雇二轮摩托车,走了很久才到海边。因担心回程无车可雇,只能走马观花地在海边走走,对着海景拍了二个胶卷的照片。照片冲出来后,一个景象困扰了我三十年,直至这次再去,指着三十年前那张照片的大石,请教当地村民方才明白。当年的照片冲出来后,发现在海边的大石边,有几位姑娘或者少妇围在一起,泡在海水中埋头作业。当时我们在岸上走过是没发现或没留意她们的存在,相片冲出来就有这几个人,第一反应认为她们是在洗衣服。可回头一想,不对呀:海水是不能洗衣服的。那她们到底在海里干什么?想了三十年也没想明白。当地村民听后哈哈大笑:她们在洗菜,就是洗那种要腌制的大菜。大菜从田里砍下来,先放在海里泡,然后在海里用海水洗,洗去菜叶上的螨虫,尘埃。海水是咸的,泡、洗的过程也就是腌制的开始。据说,这样腌制出来的咸菜特别好吃。
这里是碣石湾东侧的一个凸出部,海岸是圆弧形的,渔民的房子就围着这个圆弧建设,整个村就像一个月牙儿。民舍的门口就是白沙如银的海滩,没有楼房,都是平瓦房。沙白、海蓝、天高,总的印象就是这个小渔村古朴、宁静、秀美。
再次游海底花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交通环境变了,陆城到田尾山海边,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渔村变了,村前铺起了水泥路,去海边观景、踏浪就方便多了。田尾山不是很高,只有几十米的高度,绿树婆娑,风光旖旎。更奇的是三面环海的小山,山泉四处流淌,小山就像一座土、石覆盖着的小水库,山泉一年四季不断,水质甘甜。在山脚,有一个二尺见方的小水池,跟一般家庭的储水池差不多大,这是村民为方便取水浇园而砌的,也许渔民出海打鱼,提个水桶来这里打一桶带上船,也很方便。池里的水终日满满。山泉从一侧的池边流入,在对侧的池边流出,注入山脚下的沙滩、流入海。有水滋润的山倍感有生气,树林茂盛,百花芬芳。有山泉灌溉,村民不浪费一寸土地,山脚能开垦的土地都耕犁成园,种着蔬菜、番薯等作物。阡陌有序的菜园,绿油油的庄稼,是田尾山下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田尾山下海边一带蚀地貌特征尤为突出,孕育出众多的海蚀柱、海蚀石、浪蚀纹沟等奇礁异石。“海底花园”就是其中之一,是奇中之奇了。在村前距岸边约50米的海中,有一组约400平方米的礁盘,礁石有序排列。奇的是这组礁石不是跟附近其它礁石一样圆、方、平、尖,而是一片一片跟花瓣一样,有的薄如纸片突出礁盘几十公分,形同花朵。似菊花,似玫瑰,随君品赏。最形象的是花园中有一石片薄如纸片,直立于礁盘,高出礁盘约四十厘米,像一片郁金香的叶子;经受海浪日夜拍击依然挺立!据说,退潮时,海底还有更多的、更小的花朵。当地人取名“海底花园”,外地人一听还以为要潜入海底才能欣赏到,其实它是在海面,站在岸边就能欣赏到,现在有无人机,退潮时飞到礁盘上面拍的照片更美,真的就像一个繁花锦簇的花园。取名“海上花园”也许更确切。
碣石田尾山,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还有壮烈的历史。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碣石设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筑台架炮,是粤东8座炮台之一。防守海疆、防御海盗倭寇侵袭,是粤东海防主炮台之一。数百年来,这里都是海防前哨。俞大猷、林则徐等爱国将领在这一带巡视防务,留下珍贵的墨宝。
今日登炮台山,南海的万里波光尽收眼底;身后是风光如画的田尾山。江山无限,蓝天依旧。
远方的朋友,欢迎您到田尾山来,这里的山花为您盛开,这里的山泉为您放歌,铁血南疆有您赏不完的美景,品不尽的碣石美食,还有讲不完的爱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