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红色记忆】海陆丰抗战史略
  • 2025-08-17 10:50
  • 【字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海陆丰革命精神,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汕尾市是一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海陆丰革命先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中。饮水思源,我们要铭记海陆丰人民在抗击日军侵略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恢复党组织

19319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以此为起点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77日,日军谎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日军悍然发起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在敌人的炮火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大敌当前,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加强党对各地抗日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派干部到各地恢复、健全被破坏的党组织,重建各省的省委机关。19379月,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党组织。1938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领导广东、广西和港澳的党组织。8月,省委派郑重回海陆丰整理和统一海陆丰党组织。

是时,海陆丰地区有几个党支部,分别是蓝训材、刘腾光负责的海陆丰支部,翁域、陈绍民、林世汉负责的汕尾支部,王文魁负责的青可支部,三个支部之间没有发生组织关系。

193810月,郑重、蓝训材、林兴、翁域、王文魁、刘腾光等20多人,在郑重家的别院“沁园”举行海陆丰党员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海陆丰工委,并以“沁园”为秘密机关,发展党组织。19393月,中共海陆丰工委改组为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以下简称中心县委),郑重任书记。中心县委明确工作任务主要是:扩大党的队伍,建立党的区委;发动群众,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武装队伍,准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爱国开明人士。

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海陆丰各地党组织深入各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兴办实事,修筑道路,兴水利,举办党训班、青干班等,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

中心县委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发动各界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以青年抗敌同志会(以下简称青抗会)为核心,通过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迅速地由城乡发展到农村,吸收了大量农民加入青抗会。同时,妇女抗敌同志会、教师抗敌同志会等也纷纷成立并得以发展。

中心县委派遣了一批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到陆丰第一中学今龙山中学管理和任教,使该校成为党的重要活动阵地。通过实行“抗大”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革命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该校的进步师生参加动工团、抗战剧团,到陆丰各区乡演出抗战话剧《五奎桥》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党组织的宣传、发动、领导下,旅港海陆丰同乡会回乡救亡工作团、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二分团、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吉隆坡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江流动歌剧团等先后回到海陆丰,深入各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们涂墙标、出壁报、编演白话剧、举办识字班、教唱抗日歌曲、列队操练等,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与斗志。

掩护曾、王抗日队伍

1940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策划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曾生领导的新编大队和王作尧领导的第二大队被迫东移海陆丰。

中心县委在海陆丰各区都设有交通情报点,安排党员随时为部队当向导、送情报,保障部队安全。3月底,两支抗日队伍突围后到达海陆丰,第二大队在埔仔峒和大安峒一带活动,新编大队在公平一带活动。

曾、王两支抗日队伍抵达海陆丰后,形势越发紧张,国民党封锁交通要道,到处搜家劫舍。中心县委展开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通过报刊、传单等,谴责、抗议国民党制造内战、残杀抗日同胞的罪行。富有革命传统的海陆丰人民,得知曾、王两支队伍是东江地区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对曾、王两支队伍自觉掩护。

6月初,梁鸿钧从香港带来了党中央书记处的电报,要求曾、王两支队伍返回惠东宝抗日前线。中心县委从合伙经营的盐运公司提取部分利润作为费用,资助曾、王两支队伍,精心安排新编大队转移到汕尾隐蔽,后从汕尾乘船前往鲘门与第二大队会合。7月,两支抗日队伍顺利重返惠东宝抗日前线。

194312月,以新编大队、第二大队为基础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海陆丰人民掩护和保存了华南地区的抗日骨干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营救文化名人

194112月,日军攻占香港,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困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东江游击队开展了秘密大营救。其中,何香凝及其儿媳经普椿、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由海丰籍地下党员谢一超负责转移。

19421月,谢一超将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家人转移到香港长洲岛,找到在香港经商的海丰青草新村人杨胜昌、杨绍良商洽,搭乘他们的船离开长洲岛。途中受日艇骚扰,还要躲避海盗抢劫,历尽艰险,在海面上飘荡了八、九天后,终于在马宫海滩登陆,随后转移到青草新村。

何香凝作为国民党元老,在新村居住数日后,被国民党当局接到海丰县城居住。何香凝时刻不忘宣传抗日救亡,多次在红场、小汾村等地宣传抗日,后国民党当局护送她离开海丰,经陆丰前往兴宁。

柳亚子是国民党通缉人物。经党组织精心组织安排,柳亚子父女转移到九龙峒掩蔽,由地下党员钟娘永、刘群等负责生活物资和保卫。1942年春节后,在蓝训材、谢一超和袁复一路护送下,柳亚子父女经陆丰、河婆、五华,最后安全到达兴宁。

东江游击队和各地党组织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一条条秘密交通线,成功解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数百名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其间,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这一壮举蜚声海外,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上)

【红色记忆】海陆丰抗战史略 1,755,370,243,000 9f9da1e65ccd4e999f8624f7158d6bef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