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是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海陆丰地区整编的革命正规军队,后称“红二师”。八一南昌起义后,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起义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三河坝兵分两路,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地区。24师70团团长董朗带领起义军余部1300余人,经陆丰博美、大安抵达新田进入激石溪三江口村,在海陆丰地区整编成“红二师”。“红二师”与当地军民一起开展一年多艰苦卓绝的革命武装斗争,树立了一面鲜明的坚持工农武装斗争的旗帜。

一、抵达新田激石溪
1927年10月7日,南昌起义军进入新田激石溪后,由于长时间的行军以及与敌作战,战士们都非常疲惫,有的衣服破烂了,有的头发又长又乱,有的还生了疥疮。激石溪农民都把起义军当作自己的亲人,有的村民把病弱的战士安顿在自己家里,杀鸡、煮鸡蛋做米粿慰劳他们,亲切的照料他们,并在村头举行了一个欢迎战士大会。此外,新田各乡的农会收集了群众的许多慰劳品,送到激石溪三江口,一天之中仅谷子即集中了五百担,整个范屋祠都堆满着慰劳的物资。同时,东江特委派刘琴西同志前来慰劳,从中峒挑来大洋数担,每个战士领到五元生活费,把第二次起义时收的布料,给每个战士做一套衣服,并且雇了数名理发师给战士们理发。群众的爱护、党的关怀,使战士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决心为革命奋斗到底。
起义军在激石溪休整后,军容焕然一新,战士们的身体恢复了健康,精神非常饱满,军民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几位年青活泼的女战士,与老大娘打成一片,被请去喝客家擂茶,儿童团围着她们,请她们教革命歌曲,好一派军民同心、军民同乐景象!
10月9日,起义军从激石溪出发,来到东江革委和海陆丰县委驻地朝面山进行改编,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通过朝面山改编,南昌起义军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后来,这支军队参加了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等工作,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
二、参加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5月和9月,海陆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了二次武装起义,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下均受挫折,最终退出已占领的海陆丰县城。南昌起义军余部经休整、改编后战斗力大为提高,海陆丰县委认为,更加具备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条件。于是,中共海陆丰县委书记张善铭、红二师特委书记颜昌颐、红二师师长董朗,以及东江革委的负责人研究决定:把握时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
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红二师联合海丰工农革命军团队在黄羌打了一个漂亮仗。10月28日,红二师官兵与农军对驻扎在黄羌的陈学顺反动军队和地主武装发起攻击,陈学顺吓得夺门而逃。红二师官兵与农军乘势追击敌人,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狼狈不堪,毙伤敌军20余人,迫使他们退回公平圩。29日,红二师部分官兵与农军乘着黄羌保卫战之余威,乘胜出击,攻占公平圩,进而夺取了海丰县城。30日,驻扎黄羌的红二师第四团和公平区农军进入庵前村,捕杀豪绅地主数十人,并进驻公平,从而拉开了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帷幕。
11月初,海陆丰县委决定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陆丰,红二师第四团第二营按原部署开至陆丰城附近神冲村。其时,农军先后收复了大安、金厢、博美、湖东等圩镇,割据了广大农村。陆丰县团队于11月4日在大安集结新田、河口、大安等数百农军,当晚进攻陆丰城。5日,红二师第四团第二营与陆丰农军从两个方向同时攻打陆丰县城,收复了陆丰县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国民党在海丰的势力,已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地主民团、保安团感觉形势不妙便走为上策,县长也在两县城克复之前逃之夭夭。海陆丰县委、红二师特委、东江革委等机关及第四团团部,于胜利后从农村迁入海丰县城办公。海丰、陆丰两县的临时革命政府及群众团体也迁入县城,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伟大胜利。
后来,红二师又参加了攻打碣石城、捷胜城的战斗,大大鼓舞了革命士气,增强了人们战胜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三、攻打河口昂塘、黄塘寨
1927年12月16日,董朗率红二师四团一个营协同陆丰县农军,进攻陆丰河口杨作梅地主武装,并占领了河口圩。敌退入昂塘洋楼,借助坚固的炮楼死守。我军一面围困炮楼,一面向敌人发动政治攻势。被杨作梅收编的原国民革命军十一军二十四师余部的士兵因之酝酿投降。19日,杨作梅深知军心已变,炮楼难于坚守,遂于当晚带十余人逃出炮楼,被我军哨兵发觉,开枪打死八、九人,杨作梅仅以身免。次日早,炮楼内的士兵收缴伪保安队枪械投降。这次攻打昂塘地主武装战斗,计缴枪百余支,水机关枪二挺和三、四十支粉枪。
1928年2 月10日,红二师部分官兵会同新田、河口、河田等区数千农民赤卫队,分兵数路向黄塘进攻。黄塘保安队如鼠般逃窜,放弃黄塘,逃入上砂,红二师及赤卫队一口气攻下黄塘寨。26日,红二师和各区赤卫队集中在螺溪乡书村,随着林铁史的一声令下,部队向上砂前进。部队前进到石壁下,敌人猛然从山上冲下,红军战士身处绝境依然竭力冲锋、拼搏。红二师、赤卫队队员及农会会员共牺牲91人。
5月,红二师退至陆丰新田、河口、激石溪等地开展游击。6月,敌16师大规模向海丰、陆丰、惠阳县交界的山区“围剿”,形势已极端不利。董朗率红二师300余人出陆丰南部到惠来去找东江特委,在陂沟八万圩附近遭敌16团堵截,双方展开激战。董朗指挥部队奋力冲杀时腿部负伤,只好退回激石溪。国民党当局视“红二师”及农军为眼中钉,先后多次调集强大兵力,对激石溪驻地实施“围剿”。随着愈来愈严峻的斗争形势,红二师官兵不得不化整为零,当年秋,幸存官兵仅剩140余人。1928年冬至1929年5月,红二师官兵奉命先后撤离激石溪。然而,有三位红军战士留下来,参加了红军四十九团,革命火种在海陆丰根据地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研究》,1988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2.《陆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021年4月,广东人民出版社;
3.《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2000年4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1988年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