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教育 -- 教研
浅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
  • 2023-07-08 09:53
  • 【字体:    

○林丽娟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促进的作用。本文对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方法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涵义

所谓的问题导学,简单的说就是师者依据其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在相应的框架里,引导孩子去探究、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其教学重点在于培育孩子对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的提升,促使他们主动解决数学问题。

在问题导学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营造相对宽松和开阔的教学环境,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了推动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好数学,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法更加符合现代的需求,其应用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打开学生探究之窗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焦点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假如没有问题,思考何来?如果没思考,兴趣又何来?如果深究下去,问题就是兴趣“被激发”的基石。因此,师者在开展课堂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孩子针对其设置的“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才可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例如:在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实践等过程,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此课教学的枢纽所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判定?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开展相应的问题设置,诸如靠近于“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等,引导学生就此类问题进行主动的深思和探究,可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涉猎,还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联系生活设置教学问题,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知识最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让它们之间产生“亲近感”。是的,如果我们单方面从数学知识去分析,其学生抽象性是十分明显的,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是有抑制作用。如果我们让它们之间进行“碰撞”,其教学和学习效果就会达到最佳状态。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数学模型”是极为有限的,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和九年级中相关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内容,就很难寻觅到对应的模型,因此,其数学教学的开展就会显露出它“枯燥”和“抽象”的本性。如果师者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有限的模型充分地体现出所执教的数学内容,这会对学生的探究、思考会有所帮助,这样的课堂就更有价值了。

再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中的‘几何图形初步’”的知识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生活的事实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生活中,你们见过的图形有哪些?”得到他们的反馈信息后,可以把问题的提问更偏向实际,诸如“我们见过的2D图形(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而3D图形(立体图形),就要在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视角的观察,才可以进行有效的认知,常见的有: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图形的特征进行有效剖析……只有通过此方式的授教,学生的视野才可能得到拓宽,就会对现实出现的“图形”和“知识”感兴趣,进而进行深入的认知。

(三)提出的问题要分层导引,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度量”

课堂教学时,通过引用一个问题并不能让整个课堂有效“连通”,它是存在极限性的,而且单个问题的提出很难达到教学的实际成效。因此,课堂的学习要有“层层递进”的准则,才可以让知识“由浅入深”的进行传输,作为师者,就要注意这些了,设置问题时,应要从原有的知识中逐渐增加难度,分层次地嵌入到知识的“中央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的拉升其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成绩的阶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抛出低层的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给予相应的启发或提示,让其明白其中的内涵。之后可以再次提升难度,如:“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其本质上有何区别?”“如何来揭晓他们存的谜底?”等,这些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在理解“旧识”的同时,学会思索和探究其“解方程”方法的不同点,从中提升其“新知”能力,其过程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配对”;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教学的难点,如“所有的方程都有解吗?”,导出“求根公式”的解法,给出“判别式”让其进行“解方”,使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且掌握其授教的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四)重视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剖解

当教师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时,运用偏向于“生活化”的问题导学法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把知识实际化,这在其阶段成长中帮助巨大。另外,在现实教学中,也要重视培育学生“逻辑”“推理”“判定”等能力,为其解题思路、知识概念“开路”,设置递进问题,进行探究性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及其判定’”时,教师可以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相关的定理和判定方法等作为设置递进问题的基本,导引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索,让其全面对相关内容的“概念”“内容”“定理”等进行认知,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再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的知识时,也可在生活中寻找更加适合的教学点,诸如现代网络教学平台(钉钉、腾讯、云朵等),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充分的了解,通过其平台来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帮助他们有效的剖解实际问题,转变了传统“机械性”的学习情况,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打开学生知识之窗,激发其不断思考,优化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城第二中学)

浅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应用 1,688,752,403,000 cc223580de3d46e5b020929f4fd5a0c6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