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 汕尾在行动】汕尾:集成式改革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
2024-11-19 16:18
-
-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记者从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任务,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引导资源力量向县镇村倾斜、向“百千万工程”聚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改革发展中,汕尾把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近年来,汕尾致力于强化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深化海洋牧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汕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0.44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3位。当前,汕尾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通过创新园区平台建设模式、科技融合新模式等,承接省内产业有序转移。在创新园区平台建设模式方面,汕尾立足资源、区位优势,紧抓产业梯度转移,强化主平台建设,在省内率先成立对口帮扶合作园区管委会,联合深圳出台“16条”招商政策,以“1+6”方案重塑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更好引产业、强引擎。今年1月至8月,汕尾已投入22.76亿元用于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9个,动工19个,投产17个。在创新科技融合新模式方面,汕尾坚持“走出去”,以“创新飞地”为载体,全面推动“深圳一岛多礁”向“深圳+广州双岛多礁”迭代升级,入驻企业149家,产业转化落地项目16个。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始终致力于自我革新,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改革创新道路上率先垂范,积极冲锋在前。在发展动力机制方面,聚焦“放活”权限、“组团”发展、“治理”效能,吸引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为汕尾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活力。聚焦“放活”权限。我市以海丰县镇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巩固深化“一中心四平台”镇街体制改革,推动市县两级共向镇街下沉编制2579个,压减行政权力事项2168项,下放行政执法权限619项至镇街。同时,在全省率先编制公布镇街权责清单及党委“四平台”工作职责清单,成立市县镇街综合执法咨询委员会,建立“一对多”管理、清单考核等机制,强化基层执法效能,实现“可视化管理、有效监管、规范执行”。聚焦“组团”发展。我市首创全省乡镇联合党委(梅陇-联安),探索管理、议事、发展模式,促进两镇规划协同、资源共享、产业联动。聚焦“治理”效能。我市创新开展“入户联心”活动,通过实施“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干好“百千万工程”,目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8500余件,收集意见4300余条。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汕尾着重于资源要素的集中整合,特别是针对“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两大关键问题,采取创新性措施,旨在激活现有资源,有效汇聚各类发展要素。聚焦“地从哪里来?”汕尾重点攻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市级统筹-县级谋划-镇级实施”的整治工作体系,以2个国家级、2个省级试点镇建设为牵引,推动国企承担土地一级开发、开展耕地垦造等任务,完成所有典型县、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重点打造海丰县省级“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区,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型、农文旅融合型、整体搬迁型、产城融合型、生态发展型等“五种整治模式”。截至目前,4个试点镇完成农用地整理4378亩、建设用地整理316亩、乡村生态保护修复5.94万亩,导入产业项目13个,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授信支持41.09亿元。汕尾还以抓好陆河全国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整村流转”“村企合作”等形式,建立强村公司77家,通过盘活流转闲置农房,解锁农文旅发展“新空间”,吸引了咖啡休闲、民宿文宿等一批乡村新业态。聚焦“钱从哪里来?”汕尾在59个村实施“股票式”改革,以“田地宅入股、村企合作开发”全面激活乡村“三块地”,盘活土地面积超3.9万亩,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8690万元。同时,启动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性合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出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合同4693份,整改问题合同1371份,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410万元。与此同时,汕尾创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六种模式”,应用推广“国企+村企+运营团队”机制,引育一批青年人才返乡担任乡村CEO,有效促进盘活资源、创业带富。汕尾还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撬动作用,深入实施“整村授信”、政银担企融资模式,推出乡村振兴产业贷等75款涉农信贷产品,为“三农”主体、中小微企业等注入金融“活水”。2024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7%、增速全省第一,目前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村有114个,达50万元以上的村有66个。
编辑:孙靖雯
责编:郑燕珊
审核:魏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