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今日关注
湛江遂溪: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 2025-04-01 08:42
  • 【字体:    
【他山之石】
湛江遂溪:

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甜美遂溪,薯香福地。

日前,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在遂溪县北坡镇文化广场举行,现场醒狮跃动,锣鼓喧天,品尝展示区人头攒动,好评如潮,“遂溪红薯好甜咧!”

广东·遂溪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二届甘薯文化周活动现场。 

记者 卓科荣 摄

遂溪县地处广东西南部的雷州半岛,西临北部湾,东临湛江港湾,属热带季风气候,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富硒火山灰土壤种植出健康营养甜糯的“火山红薯”。近年来,该县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发展甘薯产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培育富民兴村产业的关键抓手,实现了“甘薯全产业链”的发展。

遂溪甘薯种植面积、年产量均占湛江“半壁江山”。2024年,遂溪县甘薯种植面积40多万亩(主要以冬种为主,占比约 75%),年产量约100万吨,直接产值超30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普薯32(西瓜红)、金山 630(北京红)、济薯26、烟薯25、火山壹号等,成为了中国冬薯核心产区、全国重点鲜薯集散地。

得益于“国字号”电商强县优势和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实施,“遂溪番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下六番薯”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火山红薯”获评“2024 年度最受大众欢迎的十大广薯”,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北坡镇千亩薯田里,一垄垄绿油油的西瓜红甘薯长势喜人。200多名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着将甘薯分类、捡拾、装箱、装车。仅过了几个小时,10多辆货车将新鲜出土的甘薯运往全国各地。

在北坡镇千亩薯田里,200多名工人忙着将甘薯分类、捡拾、装箱、装车。

记者 卓科荣 摄


据了解,北坡镇是遂溪县甘薯交易集散枢纽,近年来,该镇甘薯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多个种植主体在此承包土地并开展大规模种植。2025年,该镇甘薯种植规模预计5.5万亩,总产量预计达13.75万吨,产值预计约6.88亿元,甘薯产业已成为全镇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截至目前,该镇有甘薯种植大户76户,主要种植小花叶、西瓜红、紫薯、烟薯等品种,培育出“何爸番薯”、小九智慧农业、尹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何爸番薯”在“湛江名牌番薯”网络评选中荣获最具人气季军称号。

遂溪第二届甘薯文化周现场展示不同甘薯品种。

记者 卓科荣 摄

种甘薯,腰包鼓!北坡镇谢土生甘薯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种植普薯32号(西瓜红)600多亩,地块亩产值稳定在5000至6000斤,部分优质地块亩产值甚至可达7000斤以上,2025年基地产值预计达850万元。每到甘薯播种、收获的季节,基地负责人便会雇佣邻近村庄的群众参与插苗和收割,带动周边250多人就业,切实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

一薯链百业。“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下,遂溪甘薯从‘薯光’走向‘高光’,成为发展的致富果、振兴果。”遂溪县委书记骆华庆现场邀请更多的企业、有志人士共享遂溪发展机遇,助力并参与甘薯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实现共赢发展。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遂溪甘薯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薯”。



种甘薯,向遂溪学什么?

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生产车间的精深加工;从品牌塑造让遂溪甘薯声名远扬,到电商助力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湛江遂溪全方位构建了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汕尾落实“百千万工程”,如何答好甘薯种植命题?遂溪推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可借鉴、可学习、可落地。

陆丰甘薯产业园内农民在种植番薯。 

记者 陈茂辛 摄

首先,应学习遂溪全链条、规模化的甘薯发展战略。

遂溪甘薯之所以能够闻名国内外,正是因为其通过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聚焦甘薯产业精耕细作,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宽、链条动能愈发强劲:全县共有甘薯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约2000多家,其中种植500亩以上近80家;甘薯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正谋划建设中国冬薯区域产销交易中心,推动甘薯预制食品、美容护肤品、饲料、酿酒等多元化发展,构建“藤-薯-渣”全链绿色生产体系。未来3年将建设中国冬薯交易中心,推动全产业链产值翻番。

观之汕尾,虽然近年来高度重视甘薯产业发展,甘薯淀粉、粉条等传统加工业提质增效,甘薯休闲健康食品、健康化妆品、综合利用等新兴甘薯相关产业也崭露头角,但龙头企业不多、 种植大户较少,且甘薯仍以鲜销鲜食为主,产业链条较短、加工形式单一、加工比例略低。目前,以“汕尾粉签”为代表的甘薯加工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我市特别是甘薯种植大县的陆丰可以在加力扩规模提质量的同时,加快谋划建设甘薯品种、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体系,进一步提高甘薯附加值。

其次,应学习遂溪甘薯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思路。

遂溪甘薯,走过了一段从 “土味”到“香饽饽”的品牌蝶变之路——

依托“国字号”电商强县平台,深化与京东集团战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在“北薯南运”产销网络助力下,遂溪甘薯畅销湾区、走向全国,远销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四个国字号”电商优势赋能线上年销售额超4.3亿元。遂溪甘薯先后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入选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火山红薯”获评“最受大众欢迎的十大广薯”,成为鲜薯市场领头羊。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除了开展“甘薯产业论坛”“丰收节”等大型交流活动外,遂溪还精心举行“甘薯文化周”,提炼“甜美遂溪”品牌核心价值,持续放大“更健康、更绿色、更安心”的优势,不断宣传扩大“遂字号”甘薯品牌影响力。

从去年的“破土探索”,到今年的“拔节生长”,已连续举办两届的“遂溪甘薯文化周”,成为湛江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一块金字招牌。遂溪这种拓市场、树品牌的成功做法,特别是在打造IP、做出名气方面是值得汕尾学习的。

第三,应学习遂溪强化甘薯科技金融要素保障策略。

2020年,位于遂溪县河头镇罗宅村的瑞盈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省农业科学院、普宁市农科所合作建成“全省首家脱毒甘薯苗生产基地”。现在遂溪年产优质种苗3亿株,种苗供应辐射全国,正全面实施遂溪甘薯“强芯工程”,加快谋划建设南繁种业创新园和南方红薯种芯科技中心,计划用2年时间实现种苗产能翻一番,为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今天的遂溪如何抓好甘薯金融要素保障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信贷资源向特色产业倾斜,全县“番薯贷”市场运转余额超7亿元,全年甘薯保险保障金额超6000万元,授信金额规模将持续扩大。

科研院所、高校等“智囊团”如何用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甘薯种植户提供精准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机构怎么围绕甘薯生产流通环节量体裁衣,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边学边思考,拿出对策、找出方法。

遂溪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展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遂溪甘薯。 

记者 卓科荣 摄

相关链接

在广东,番薯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2023年11月《广东甘薯产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6年)》(以下简称“薯六条”)的出台,标志着广东进一步将薯业置于农业经济版图关键位置,能够有效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也能保障“保粮”与“增收”并行。近年来,广东薯业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甘薯面积267.1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增长0.7%。

汕尾是广东传统甘薯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种植甘薯面积近30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西瓜红(普薯32号)和湖北大叶,总产量突破50万吨,带动超300户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突破20万元。汕尾甘薯以陆丰为主要产区,陆丰甘薯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近两年,汕尾突破传统鲜食模式,推出16种口味的“汕尾粉签”速食产品,涵盖酸辣牛肉、海鲜风味等创新品类,月销量超1万箱。在第二十三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上,汕尾展示了多款甘薯深加工产品,包括甘薯益生菌饮料、花青素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展示甘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记者:卓科荣
湛江遂溪: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1,743,439,351,000 a4bf9ceccaa44cadaa4b8adcae287705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