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今日关注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实干绘就振兴景——记汕尾“百千万工程”先进个人刘开
  • 2025-10-25 09:11
  • 【字体:    

“村里的环境更整洁了,到处都是绿美景观和风景打卡点,游客比以前翻了几倍,村民口袋也鼓了,这就是我们推进‘百千万工程’最实在的成果。”站在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村观鹭台前,马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长沙村驻村领导刘开望着滩涂上栖息的白鹭,语气里满是欣慰。

自2023年3月驻村以来,他扎根基层、深耕细作,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长沙村在“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植绿护绿:让乡村底色更“绿”

“刚驻村时,村里虽有一定的绿化基础,但在规划和管护方面还比较薄弱,不少闲置地块杂草丛生。要实现‘绿美乡村’,就得从植绿护绿抓起。”刘开回忆道。

按照“一村一图”的绿化规划,刘开牵头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和杰出乡亲代表参与植绿护绿。

“一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觉得种树‘占地方、没收益’。我们就带着大家去周边绿化示范村参观,算清‘生态账’‘长远账’。”

渐渐地,村民们的态度从“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

两年来,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刘开与村“两委”干部带领大家先后打造了青年林(红领巾林)、巾帼林、先锋林等5处示范林,组织义务植树活动18场次,累计带动1200多人次参与,种下7976棵苗木。

为了避免“重种植、轻管护”,他推动建立了“门前三包”“示范林认领”等长效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到人,确保“绿有人植、树有人管”。

如今的长沙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四季有景,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村民住得舒心,更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了“伏笔”。

统筹项目:为乡村发展助力

2023年,中铁集团助力长沙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9个重点项目同步启动,涉及拆迁、管网改造、景观提升等多个领域,协调难度大、任务重。作为中铁助力(长沙湾)项目管理组组长的刘开主动扛起责任,成了项目推进的“主心骨”。

项目开工前,最棘手的是长沙炮台周边工房拆迁工作。“这些工房大多是村里渔民的生产用房,作业期间吃住都在这里,搬走极为不便。”刘开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与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耐心讲解项目建设对村里发展的意义,同时协调解决拆迁户的过渡安置问题。

“村民一开始坚决不同意,我们前后跑了10多趟,帮他们在附近做了安置,还解决了水电的问题,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没了后顾之忧。”最后,在街道党工委的一致努力下,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刘开每天泡在工地上,白天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矛盾问题,晚上整理施工记录、撰写工作日报。两年来,他累计撰写工作日报316份,留存项目照片2600多张,用细致严谨的工作确保了9个项目顺利落地。如今,长沙村的道路宽了、管网通了、景观美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整村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盘活资源:让乡村产业有“活力”

“生态好了、基础实了,关键还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刘开深知,“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是富民兴村,必须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长沙村地处长沙湾出海口,有炮台文化、海洋资源等独特禀赋,又紧邻长沙湾高速服务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城区区委组织多次调研和外出考察学习,刘开和村“两委”班子一致决定:走“交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激活乡村资源。

2024年初,在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大力推动下,长沙村与挪咖公社签订整村运营协议,创新采用“国企+合作社+专业运营团队”模式:中铁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汕尾城投统筹业态开发,运营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同时,依托长沙炮台这一核心文化IP,打造了南洋式民宿、渡头集市、贝雕非遗馆等特色业态,吸引游客驻足。

今年春节期间,长沙村凭借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优质服务,成为粤东热门打卡点,单日游客量最高超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00%。带动村民创业就业40人,不少村民通过摆摊卖本地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则通过运营分红获得稳定收益,每年增收超30万元。

扎根基层:把群众冷暖放“心头”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刘开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常说:“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规划建设了“长沙集市”,免费向村民开放摊位;为了解决外地旅客停车难的问题,他牵头规划新增5处停车场,增加200多个停车位;针对部分村道夜晚照明效果不佳的问题,他与村党总支部书记一起上门走访杰出乡亲代表,引导捐赠了50多杆崭新路灯……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据悉,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长沙村从一个普通渔村变成了“交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

谈及这些变化,刘开认真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街道党工委的团结一致、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合力、全体村民一同参与的结果。”

在他看来,“百千万工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践。“只要我们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就一定能把乡村振兴的蓝图越画越美。”刘开对记者说,他将继续围绕“百千万工程”目标,推动长沙村深化交农文旅融合,拓展生蚝养殖、海防文化、非遗体验等产业链条,努力让乡村更美丽、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幸福。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实干绘就振兴景——记汕尾“百千万工程”先进个人刘开 1,761,325,861,000 0405ed4bea9f472e80111da60224286c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