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县域 - 陆丰市
“三擎”聚才向未来——陆丰市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 2025-08-19 14:43
  • 【字体:    



今年以来,陆丰市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引领下,以“逐梦汕尾 共创未来”为主线,创新构建“政策筑基、平台赋能、产业聚才”三擎驱动模式,围绕海洋经济与电子信息两大特色产业,在人才“引、育、用、服、管”全链条精准发力。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引进本硕大学生450名,新增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引擎”。



     政策筑基夯实人才集聚底盘     

人才引育,政策先行。陆丰市始终坚持将政策保障作为人才工作的根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撑体系。

陆丰市赴京参加N城联动招聘活动。



精准施策,释放诚意。该市率先出台《陆丰市贯彻落实<汕尾市“善美英才”计划>实施细则》,对工程师等11大类人才的补助标准与受理流程进行明确细化,确保省级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今年以来,该市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贴956.3万元,惠及434人次,以“真金白银”彰显引才“陆丰诚意”。

健全机制,搭建阶梯。该市同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的意见》,建立起由组织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责的常态化人才培训机制,覆盖医疗、教育、电子信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人才成长搭建起清晰的阶梯式发展通道。

优化服务,精准触达。该市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专项招聘、线上平台等渠道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并制作“一图读懂”等可视化指南,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卫健系统组建“引才轻骑兵”,到长沙、成都等地高校引进医疗骨干76名;教育系统通过“公招+定向”方式,补充教师超500人,其中定向师范生341名即将到岗,有力保障了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

    平台赋能构建人才成长生态     

为了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陆丰市着力打造多元化、高能级的发展平台,营造一流的人才成长生态。

该市打造“逆向飞地”新标杆,以高能级平台构筑引才强磁场。全力建设“罗湖——陆丰创新岛”,创新构建“研发设计在罗湖、转化落地在陆丰”的“逆向飞地”合作模式,成功吸引南果农业、西邻信息等6家科技企业入驻。同时,积极推动中交海峰等龙头企业申报市级研发中心,支持创奇、和诺等企业申报众创空间及孵化器,持续提升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增强引才“硬实力”。

该市进一步织密市镇联动服务网,激活人才驿站“枢纽”效能。通过强化市级人才驿站的枢纽作用,指导各镇街驿站标准化建设,形成了市镇联动、覆盖广泛的人才服务网络。今年以来,市镇两级驿站已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技能比拼等活动53场,选派51名科技特派员驻镇提供精准技术支撑。

该市推动线上线下齐发力,构建“常态化、高频次”的引才新格局。精心制定专场招才方案,深挖机关、学校、企业等优质岗位资源。同时,举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并创新设立“直播带岗”专区,为企业与求职者打造 “云端对接” 新场景。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0余场,组织510余家企业释放岗位2.6万余个,形成了“月月有专场、周周有对接”的常态化引才节奏。

      产业聚才 激活人才赋能动力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陆丰市紧扣产业发展脉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技能提升和需求导向激活人才发展活力。

该市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以“链式思维”构筑人才高地。实施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速集聚产业急需的紧缺人才,为蓝色经济的崛起注入核心动能。

该市聚焦前沿与实效,构建“需求导向”的技能提升闭环。依托本地技工学校和“三项工程”培训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395人次。同时,动态更新培训目录,新增人工智能等14项数字职业培训项目,构建起“需求——培训——认证”一体化的闭环体系。

陆丰市依托技工学校和“三项工程”基地,帮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

该市还推动创新培育与下沉服务,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创新实施“乡村CEO”计划,通过公开招聘与定向培育,授予29名本土能人“乡村CEO”称号,着力锻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乡村领军人才队伍。强化“人才下乡”实效,精准征集农业科技需求,选派17个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乡镇帮扶,开展“数字+轻骑兵”农业技术推广,将先进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海纳百川,才聚陆丰。从政策引领到平台赋能,从产业集聚到服务护航,陆丰市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务实创新的举措,为各类人才搭建成就梦想的舞台。下一步,该市将以更开放的格局、更精准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在陆丰筑梦、逐梦、圆梦,携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记者:曾佳鸿
通讯员:黄建军 徐廷坤
“三擎”聚才向未来——陆丰市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1,755,557,013,000 f8fd60aaba6e4323afd7d8ab1bb1ebc5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