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晓青
党员干部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全面深入准确地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党的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如果没有党员干部强有力地执行,就是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计划就会打折扣,机会就会丧失。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党员干部执行力越高,人民群众就越拥护我们党,我们党执政效果就越好,我们党的先进性就越能被体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就是为了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党员干部执行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成任务的意识、意愿、能力和程度。没有意识,就无执行的感觉。没有意愿,执行就没有动力。没有能力,意愿不能成为现实。达不到预期的程度,意愿和能力就无从体现。中共汕尾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及全省和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推动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
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没有责任心,是衡量其工作合格与否、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有“想执行”的强烈愿望,精力就会集中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工作就会用心、热心、尽心,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精益求精地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想不想执行,这是态度、决心问题。党员干部如果想要做一件事情,就总能找出办法;如果不想做,那肯定也能找出各种借口与理由。
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需要具备执行的能力。“想执行”只是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步,而提高执行力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能执行”的能力。在提升执行力的系统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要因人而异,找到合适的人,选派具备执行这项工作能力的人,并发挥他的潜能。执行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主要包括政策领悟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实践结合能力、高效服务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快速应变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等诸多方面,是作为群众领头羊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现实写照。
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还需要有健全的保障制度。党员干部执行力的产生和养成是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就会造成执行力的缺失。因此,要在建立科学合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有效的约束制度。要让有责任心和执行能力的党员干部得以重用;让责任心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差的党员干部有危机感,后进能够赶上先进。
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要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理念。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行动,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如果我们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个人利益至上,这也不去探索,那也不敢突破,那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这样是实现不了高质量发展的。
党员干部提高执行力,要树立“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理念。行动快本身就是执行力强的一个表现,说干就干,雷厉风行。要按照“立说立行”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能有等待观望的思想。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份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
总之,作为带领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担当,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群众考验的实绩,切实为汕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成果,进而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汕尾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