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汕尾农村电商的发展意义与成果
○刘奕馨
数字经济作为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资源、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形态,是加速农村电商发展的催化剂。随着城市电商产业进入到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农村电商的可拓展价值进一步显现。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模式,其发展有助于挖掘农村市场的价值潜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更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汕尾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刻体现,直观展现了汕尾数字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有力助推了汕尾农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汕尾市农村电商发展意义
(一)加速农村地区的信息畅通
数字经济下,电子商务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接的线上平台,向交易双方提供有效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供需对接,也有助于缓解商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加速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农户及涉农企业将农村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展示给各地的消费者,消除了传统中间环节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电商平台可预测消费趋势,让农民能够实时获取市场需求、价格动态等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减少因信息滞后导致的滞销问题。农民亦可通过电商平台对比农资、家电等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避免因本地市场垄断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农村电商促成了农业生产端信息和市场需求端信息的链接纽带,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资源的高效流动。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渗透,农村信息流通效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二)加速产品流通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载体,通过重构传统流通链条,显著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一是在数字化供应链闭环建设方面,如今电商平台可利用AI算法,将分散的农产品需求聚合成可量化订单,通过“以销定产”来缩短产品的采购周期,提升流通效率。二是减少流通环节,压缩流通层级。传统农产品销售需经4至6级中间商,终端价格较产地溢价2至3倍。而直播电商实现了产地直接连接消费者。从生产经营的视角来看,农村电商帮助农户涉农企业实现跨地域销售,甚至部分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从消费视角来看,通过电商平台,农户购买的商品更多元化,购物渠道更多样化,而不再局限于传统农村市场的限制。
(三)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重构产业链条、激活要素配置、提升产业附加值,成为驱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如生产环节智能化、管理环节数字化和经营环节网络化。另一方面,在农产品加工、电商运营、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下,农村电商推动了农村产业由单一的农业向加工、服务业、物流业等产业领域延伸。同时,农村电商借助数字技术,例如用大数据技术描绘消费者用户画像,帮助卖家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偏好,通过预售等以销定产模式,反向指导生产。通过产业融合、品牌增值、营销推广等路径,推动农村经济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价值链延伸。这有利于优化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加速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汕尾市农村电商发展成果
(一)汕尾市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以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推动下,汕尾的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加速发展,数字经济辐射农村电商发展作用愈发显著。截至2024年,已建成一大批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设施,包括3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个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及445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在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影响下,汕尾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增大,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得到有效发掘。农产品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农村电商发展也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汕尾市近年来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通过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升级、品牌打造与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促使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的末端个体农户也得以参与到新经济模式中来,成功推动了农村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二)巧用“互联网+”,探索农村电商发展的创新模式。
巧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探索“数商兴农”的农村电商发展创新模式。在农业品牌建设上,汕尾市以“互联网+”为发展背景,巧用新媒体营销,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如海丰大米、陆河青梅、塔岭粉签、陆丰甘薯等,打造了一批具有汕尾本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汕尾正积极创新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已打造了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包括“汕农领鲜”、“耘海丰登”、“吉康有礼”、“百味陆源”等,旨在以品牌创建提升汕尾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同时借此聚合汕尾分散的农业资源,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上,广拓销路,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在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支持下,农产品展销会、电商节等形式,如海产品推介会、荔枝节等成效显著,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其次,政府积极助力海产品、农特产品入驻连锁商超如盒马鲜生、华润Ole'等,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在跨境电商上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依托汕尾港口优势,推动海产品、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如汕尾荔枝跨境电商出口RCEP国家。另一方面,直播电商成为数字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汕尾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推动农特产品、海产品出村进城,跨越地域限制,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截至2024年,汕尾政府组织农村电商培训了31726人次,也培育了一批优质的新农人。他们以乡村为背景,以手机为“新农具”,以“三农”为创作题材,通过直播电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汕尾农特产品所蕴藏的地方风土人情、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以增强消费者对农特产品的认可度,树立起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如抖音等平台的流量扶持,促进直播电商从“助农”到“兴农”。
(三)积极着手构建物流体系。
物流配送作为农村电商的关键环节,对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有着重要影响。在农村电商的市场规模增长下,汕尾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也得到了持续提升。中国邮政、快递企业在可塘、梅陇、甲子、马宫等电商重镇设立了68个服务网点。同时,汕尾正积极打造区域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数字化平台,赋能全市各级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461个,全力推进“数字供销”。其次,积极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2024年,全市农特产品寄递业务量再创新高,其中海鲜及其制品寄递业务量达1043.2万件,实现业务收入13089.57万元,带动销售额10亿元。2024年《汕尾市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中对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均提出了改善措施。尤其是生鲜电商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要推动冷链物流网络向乡村下沉,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目前,主要是依托汕尾综合物流产业园打造汕尾物流基地,已建成供销系统布局的全市域冷链项目,包含马宫冷链项目、汕尾华侨管理区冷链物流中心、广东供销天业(海丰)冷链物流产业园、广东供销天业(陆丰)冷链物流产业园、汕尾陆河冷链物流中心等5个项目。2023年,汕尾市物流仓储用地264.74公顷,用地规模正呈现良好扩张趋势,根据《汕尾市物流专项规划(2021—2035年)》,汕尾计划至2035年物流仓储用地规模达到525公顷。
(本文系2024-2025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数字经济下汕尾农村电商发展困境与破解之策》(SWSKYF-2024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