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婵
改革开放初期,书信是人们主要的通信工具。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这些词语贴切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书信所承载的情感重量。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在村路边开着一家小卖部,邮递员便选择了我们家作为他们给村里人送信的“驿站”。我和姐姐承担了信使的责任,小小年纪便成了邮递员,那时候感觉特别自豪。
我所在的村庄可以算是古村落,祖上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了六七百年,到我们这一辈,村里已经有一万多人,在全县都算是大村落了。村里还分为五个小自然村,每个村的名字起得似乎有点随意,一村叫五房,二村叫池角,三村叫亭脚,四村叫肖厝园(四村的人都姓郑,不知村名为何带个“肖”字),五村叫桥仔头(这个村跟我们不是本家,姓沈,他们祖上是从其他村迁过来的,因为祖上关系不错,便并入了我们村)。每次看到信封上写着这些村名,我都觉得莫名地好笑。那时候家家户户没有门牌号,一般都是走到自然村里,根据信上的名字,一户一户地去找。好在村里人都集中居住,路途都不是很远。我和姐姐毕竟年龄小,认识的人不多。但母亲很厉害,村里什么人她都认识,连他们住在哪里都知道。我们每次不知收信人的位置,经母亲一指点,只要有在村里住的,一般都能找到。
但有一部分信件,是送不出去的。那些信或许写错名字,或许记错地址,信上的名字大多数不是村里人的,问遍全村也没有人认识。每隔十天半个月,我们都会把这些送不出的信件退回给邮递员。但有些时候邮递员不怎么在乎,就说暂时先放我们家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件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每天往来的数量很大,邮递员不可能把每一封查无此人的信都退回去,有些没有写寄信地址的,根本就退不回去。慢慢地,我们家积攒了很多送不出去的信,因为信件不能随意拆开或扔掉,我们便把这些查无此人的信件塞进烧火的灶里烧掉了。每当看到那些信件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惋惜和无奈。后来因为家里生意忙,我们姐妹抽不出时间送信了,邮递员便选择了其它家小卖部作为“驿站”。我们的小信使生涯也就此结束,但那段经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对书信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作家木心说“从前车、马、邮件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话勾起多少70后80后的共鸣,那时的邮件真的很慢。一封信,从写完到寄出去,再收到回信,快则十天半个月,慢则半年一年。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情感的旅程,它们记录着写信人的情绪,承载着对远方的思念。我们村里有些人是外地人嫁进来的,她们中有些不识字的经常会托我爸给他们亲人写信,每次寄信出去,她们便会有一个漫长的等待。等待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无奈。能收到回信的心情兴奋和激动,收不到的则难掩失望和难过,外嫁女对亲人的思念需要信件缓解的时候,它总是姗姗来迟,一年,两年……有的甚至用一生来等待那一封来自远方的家书。每当看到她们因为收到信件而欣喜若狂,或因为未收到信件而黯然神伤时,我都会深深地感受到书信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除了家书,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是“情书”。在那个纯真的年代里,情书乃少男少女们表达爱意的首选方式。读小学时,偶尔会在姐姐的书上翻到一封“情信”。虽然第一句话便让人觉得不好意思读下去,但字迹端正,语言优美,情真意切,这些应该是情书的主要魅力吧。后来听到班里漂亮的女同学私下说,经常有男生塞“情信”在她书包里,每次我都很好奇是谁写的,而她每一次都吊足我胃口后,神秘地拿回家去。那时我不过才十二、三岁,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那些青涩的情书成为了我们青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了初中后,大家开始流行起交“笔友”。我迫不及待地从同学口中了解到交笔友的方法:首先要写一封信到电台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者写信给某个中学某个年级某个号数收,表明自己想跟他或她写信做笔友。这样的事在现在看来或许觉得不可思议——连对方性别都不知道,竟然可以彼此通信。但那时候在中学生活中确实很流行。我记得自己写了几封信给电台后真的收到一封来信,忘记是海丰哪所学校的学生写来的了。对于信件,我那时候的要求很高:既要字体顺眼又要信的内容清新脱俗,符合一个文艺中学生的眼缘才愿意跟他们互相通信。在那段渴望收到信件的时光里,我有些失落。但那些等待信件的日子也成为了我青春岁月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再后来,我出外求学。邮件成为了我跟不同城市的亲人和同学联系的主要方式。那种写信和收信的幸福感到现在想来依然温暖着我。有一段时间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到收信的地方去转转,心情由收信前的期待到收信时的雀跃再到读信后一整天的开心。信的乐趣在于有来有往,它让人们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着。
写信的好处在于即使争论问题也不会有面对面时的尴尬;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情实感地流露。那些手写的文字仿佛有着一种魔力,能够穿越时空将人们的心灵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如今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微信、视频早将书信扫入历史一个静静的角落。在这样初秋的一个午后,我重新整理了那些静躺在箱子无数日夜的旧信件,泛黄的纸张上承载着我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它们如同一扇扇时光之门引领着我回到了那段青涩而美好的时光。在整理信件的过程中,我找回了旧时光里的自己,也找回了那份被岁月冲淡却又始终未曾远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