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品清湖
儿时的四季
  • 2025-08-17 10:55
  • 【字体:    

○钟碧云

近几年的天气愈发极端了,冬天的时候很冷,夏天的时候太热,而且还感觉不到春天的温暖和秋天的凉爽,四季变为两季了。也不知是春天融化在冬天里,还是秋天躲在夏天里,傻傻分不清。

儿时,我对四季都喜欢,因为每一季都有它独特的美。

春天,是绿色的,带着点冬天留下来的寒意,却又没有凛冽的寒风刺骨,细雨蒙蒙,把调皮的孩子困在家中无聊。待春节一过,又催着还没玩够的孩子上学了。不过经过秋燥冬寒,倒也显得春雨贵如油了。细雨中,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色彩缤纷。年初一的时候,哥哥会一大早叫醒我,让我跟他去放牛。在往日,我们可是要在山上陪着牛儿吃草,待午饭时把牛绑在阴凉的树下才回家。过年那几天,我们就一早把牛牵到已收成的长满嫩草的田间,放长牛绳,然后钉上钉子,给牛画地为牢,让它自己吃草,两个人就可以狂奔回家过年了。

夏天,是炎热的,听着蝉鸣声就容易犯困。别人总觉得蝉鸣声聒噪,我倒觉得亲切,总会驻足聆听,像听许久未见面的朋友在诉说她的故事。六月天,是最热的时候,母亲也会难得放下农活在家里陪着我们。那时没有空调,大家席地而卧,说说笑笑,感受着地板传来的凉意。有时我也会跑到屋旁的果园里,爬上一棵龙眼树,静静地躺着,感受岁月静好,只要稍微有风吹来,都不觉得太热。有时风也会疲劳,便不再扇动它的翅膀,那烘热感瞬间席卷而来,让人坐卧不安。总听大人说吹口哨可以惹来风,便大声地吹着口哨,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惹来了风,只见树叶轻轻摇晃,送来丝丝凉意。有时无聊,也会垂下一只脚,轻轻摇动,树枝也跟着摇了起来,好似荡秋千般,晃着晃着,伴着蝉鸣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傍晚的时候,约上几个小伙伴到河里游泳,在河里打闹嬉戏,洗去一身伏热,在欢声笑语中,踏着夕阳而归,总是悠然自得。

秋天,是忙碌的,也是收获的。看那田里金黄色的稻谷弯了腰,随风摇曳,等着农民去收割。那时是要放农忙假的,学生都放假回家帮忙割稻谷。一大早,戴上草帽,穿上薄外套,拿上水壶,便跟着父母去田里了。大人们一手握镰刀,一手抓稻杆,用力一割,便割下来一把,随后整齐地摆放在身旁。小孩子手小,劲也不够,只能把镰刀当锯用,一锯一锯地把稻杆锯断,当然,锯的就长短不一了。割好的稻谷,要放进打禾机里将谷粒打出来。小时候总觉得大人踩得很轻松,便爬上去试试,没有放稻谷的时候,就像骑自行车一般,不怎么费劲,当稻谷放进去的时候,不管如何使劲,后面的转轮一动不动,谷粒自然就打不下来,只好悻悻下来给大人让位,还挨大人一顿嘲笑。秋天,不像夏天的天气稳定,在炎炎夏日,谷粒晒三四天就可以干了,还可以放心地睡个午觉。而秋天,必须要看着天,要做好抢雨的准备,看着乌云的位置,一旦有飘过来的嫌疑,就要马上收起来,不然突然一个阵雨下来,根本就收不及。谷粒一旦被雨水淋湿,就容易发芽,便浪费了。为了哄我们看天气,哥哥会奖励我们一个风筝。他用旧报纸和竹篾做的风筝总是可以飞得很高很远,我比较胆小,总是不敢拉风筝绳,生怕被那遥不可及的风筝拉走。我喜欢看哥哥放风筝,然后追着他的风筝跑,跑着跑着,我们便长大了。

冬天,是自由的。冬天没有那么多农活,周末可以睡懒觉,晚上也可以和小伙伴到村头的空地上玩捉迷藏、玩跳绳等游戏,玩晚一点也不会挨骂。那时的村头总是热热闹闹的,都是小孩子的吵闹声。要说玩得最多的便属“警察捉小偷”的游戏了。这个游戏需要的人比较多,这样村里所有的小伙伴都可以参与。分好“警察”和“小偷”后,一声令下,“警察们”背过身开始倒数,“小偷们”开始四处逃窜躲藏。河边的草丛里、竹林里和高高的树上都可能是躲藏点,只要在指定的范围内,随处可藏。而“警察”呢,倒数完就开始分头找,按规定,只要被发现了就算输,所以“小偷”都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特别是“警察”从身边经过时都要屏住呼吸,哪怕是有蚂蚁爬上脚都不敢去抓,要做到将自己黑化,与物融为一体。有时“警察”也会诈人,说看到了谁,如果这时放松警惕,忍不住呼吸,那就会被发现的。等全部的“小偷”被捉完了,角色就调换过来。最搞笑又气人的是有些“小偷”偷偷跑回家,“警察”掘地三尺也不见人影,最后都认输了,也没见他们出来,大家只好先行回家。待第二天看到他们时一问,才知道他们偷跑回家,让人一顿好找。所以后来的游戏规则就多了一条,凡是偷跑出界的,下次就不给玩了。那时没有路灯,都是靠着月光照耀在黑夜里穿行。现在想来,那时的夜也不是很黑,皓月下能清楚地看到路,在树影婆娑间,也能看清人脸。玩了一晚上,也是玩累了,在月亮和星星的护送下,大家一路上吵着闹着各回各家了。夜,又安静了。

抬眼一看,窗外烈日当空,又是一年夏天,树上的蝉儿在鸣叫,我却寻不到当年树上的孩童。

儿时的四季 1,755,370,555,000 220c5a5ad89d4319ab76c2dc35f061d3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