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建
夏天的夜晚,月光透过柳絮轻轻地洒了下来,带着丝丝的凉意,洒落在孩子的身上,山村的风也俏皮地赶来凑热闹,把孩子们头上柳条帽子的柳絮轻轻地吹起。萤火虫在月光里飞来飞去,闪动着朦胧的荧光,点缀在静谧的夜空。玩游戏的孩子们戴着柳条帽子,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去四处瞭望,仿佛电影里的侦察兵,正在放哨或侦察敌情。不一会,孩子们又从树上爬下来,煞有介事地说,没有发现敌人。其实,此时敌人正埋伏在市坪完小的操坝上,只是按照“打仗”的游戏规则,侦察兵趴在树上,虽然四周看了几遍,但还是装作没有看见。
操坝的那群孩子,在月光下慢慢地移动着,初升的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快躺下,快躺下,你的影子太长了,待会敌人看到了你的影子,就知道我们埋伏在这里了。那个站着的孩子就立即卧倒,静静地趴在地上。不一会,从柳树上爬下来的孩子就大摇大摆地朝操坝中心走去,刚走出不远,就中了埋伏,被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打仗的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准备散伙了,大家都依依不舍。这时,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喊一声:好多萤火虫啊。我们捉萤火虫比赛吧!孩子们一听,欢呼雀跃,异口同声地说,好!看谁捉得最多。此时的萤火虫主要集中在那一排柳树周围,也有一些萤火虫在操坝,在小街,悠闲地飞着。
萤火虫看起来就在你的头顶上,实际上还隔好远呢。孩子们不灰心,不气馁,脚不停地向上跳着,手不停地向空中抓去。月光照耀着孩子们,生怕孩子们在宁静的夜晚看不清地面而摔跤。啊,捉萤火虫,我们儿时多么有趣的游戏!那些在夜空中闪耀着的点点萤光,就像无数在空中缓缓飞翔的蓝宝石,让我记忆犹新。
小街的炊烟,在粉红的晚霞中随着夜幕的降临,慢慢地消失在朦胧的空中。初秋的晚风,趁着夜色的降临,带着阵阵稻香,缕缕果香,来到了我们的小街。月光也不甘寂寞,她从小街的东边缓缓升起,将她的清辉从深蓝的天空,缓缓地洒了下来,把小街两边的屋檐投影到了小街的青石板上。小街的青石板上便铺满了一层淡淡的银色。月光与屋檐的影子格外分明,使小街显得更加宁静,更加安详。
小街上居住的人都相互认识,谁家几口人,几世同堂,大人小孩叫什么名,都清清楚楚。吃了晚饭,总有一些人在月夜的小街上走来走去,悠闲自在。人们见了面,总要问一句对方:吃饭没有?对方便笑笑的回道:吃啦。你吃了没有?这是小街上人们见面常问的第一句话。因为小街上的人们,都比较贫穷,粗茶淡饭能吃饱就不错了。吃饭是人们生存的第一件大事,所以有没有吃饭,就成了人们见面后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小街上更多的人则是吃饱晚饭后,把屋里的煤油灯吹灭,搬两三条长板凳到自家的门前,坐在板凳上,享受着淡淡的月光,徐徐的晚风,爽爽的天气。
孩子们是坐不住的。吃罢晚饭,他们把嘴巴一擦,碗筷一丢,就被别的小伙伴邀约去了,或是去邀约别的小伙伴了。
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就坐在板凳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有的静静的坐坐,不想走动。因为白天超强度的体力劳动,耗去了他们大量的体力,现在的他们,精疲力尽,腰酸背痛,只想在如水的月光下,静静地休息一会。有的仰望着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痴痴发呆:是在暗恋月球上的嫦娥,还是在欣赏月球上的桂花,抑或是回忆着自己某一段甜蜜的往事。有的拿出一根竹子做的烟杆,用手把烟叶卷成一支比粉笔略粗的烟卷,慢慢装进烟斗里,划燃火柴,点上烟,便呼呼的吸了起来。烟叶燃着了,红色的火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很是悠闲。他便一口又一口地吸着,然后慢条斯理的把烟雾从嘴里吐出来。烟雾便在月光下轻扭着细长的腰,袅袅娜娜,徐徐而升。
那些喜欢热闹的人们,便三五一群的坐在一起,开始了他们吹牛聊天的夜生活。懂点三国、西游、水浒、说唐的便坐在一起,将历史上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故事,反反复复的讲述着。对于某些故事的细节,还时常发生争执,争执的双方或多方,都理直气壮地坚持认为自己讲述的就是历史,就是史实。还有一些人,喜欢听点、讲点乡村野史、奇闻趣事、爱恨情仇,于是便将自己最近听到的、见到的讲述给大家听。他们的故事来源渠道很多:正史野史,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道听途说的事,妖魔鬼怪,偷鸡摸狗,桃色新闻。凡是他们认为有趣的,好玩的,能吸引他人的,都讲。谁家的肥猪被人偷走了,女主人哭了一整天,活路都没有去做;谁家的儿媳妇长得太漂亮了,被外地来收山货的小伙子拐跑了,村里的人出去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谁家的孩子被鬼吓丢魂了,哑了,不说话,请了“先生”来捉鬼驱魔,做了一坛道场,才还魂说话了。
吹牛聊天的差不多了,静坐养神的休息好了,嬉戏打闹的玩累了,大人们明天还有许多农活要做呢。有人抬头看了看深蓝的天空,慢悠悠的说,月亮升起老高了,天都快下凉了,回家睡觉喽。
月光静静的洒在小街上,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夜深了,温柔的月光便将嬉戏玩耍了一天的孩子们,辛勤劳动了一天的中青年们,颐养天年的老人们,轻轻地送进了温馨而甜蜜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