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辉
记忆里,它跟着我们搬了好几次家。
最初,它被放置在一间用木板隔成的小房间外面的角落里。这房间,就是我们的 “家”。
那是孩童时代。父母用它放锅碗瓢盆,也放一些吃食。物质匮乏的年代,无暇去讲究科学、卫生,通风、透气。
它只是一只杉木橱柜。长约65厘米,宽55厘米,高70厘米。外面刷了橙红色的漆,还上了油蜡,很亮眼。里面是原木色,可以看到虫子啮咬过的洞痂。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放食物,下层就是锅碗瓢盆。双开门,外面还带一把小小的锁。几户人家居住在同一栋楼里,外出的时候,通常还要上锁。
后来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两间小小的单间宿舍,它依然被用来放置食物和餐具。
几年后我们再次搬家。这次我们有了一座独栋的小楼房。它被放置在一个叫做“厨房”的地方——这次我们的家有了功能分明的区域:院子、客厅、餐厅、厨房,楼上是卧室。一两年后,冰箱和消毒柜出现在厨房里,它只用于装放不常用的餐具,继续在厨房里承受着烟熏和火燎。
后来我结婚了。它依然陪伴着父母的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晨昏安好。再后来父母搬离了那栋楼,它被留在了那里。
又后来我买了新房子。老房已卖出,新房尚在装修。作为一个过渡,我们搬进父母的这座楼房里。
半年后,我们要搬家了。一些家具被舍弃。走进厨房,我看到这个被油烟熏了三十多年的杉木橱柜。
它并没有掉漆,只是颜色没有之前那样鲜亮了。摸起来,外表没有丝毫的油腻黏糊。锁头还在,但搬来这里后再也不需要上锁,钥匙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打开柜门,里面没有闻到任何异味,只散发着淡淡的杉木香。哪怕它一直处在这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哪怕它三十多年来一直被油烟熏着,它没有腐蚀,没有改变自己的杉木气味。
它原本只是一棵天生地养的树,父母结婚的时候,它被打成家具,以橱柜的形体,结缘尘世几十年。时光老去,它从未改变。它见证过我们生活的变迁,见证过父母这大半生风风雨雨又不离不弃的生活。
那一刻我动了容,我把它带回我们的新家,作为传家宝,我把它放在书房里。我想,就让它继续陪伴着我们,见证我们俗世的幸福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