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平潭岛,有叶独木舟
沧桑多少?一叶岚嬗变一座岛,摆渡东海,苦尽甘来。
与大海呆久了,便善变某种可能。7000年前,平潭人流连贝壳洞,闪现千礁百岛之间。
潮汐赶海,与梦对话:贝齿纹陶器,一种自然纹路,开启了审美觉醒;一段石锛,凿出海上迁徙的时光;海世界的第一踏板,从这里起跳,去打捞丢失的丝绸与瓷器……
影子随着海风吹拂——吹过远山与近海,吹过昼伏夜出,吹出金色的稻穗,吹出鎏光的蓝眼泪。
壳丘头的那排石头房,与繁星同源同根。68海里的风最大,一截抹不去的海蚀史,心有默契。一只老蝉,躲在雷劈过的那棵榕树里,翅膀迷失时下,常有相惜的掠过……
启航海峡之眼,便看到了南岛语族的源头,看得见群奇“世界”,也遇见了妙夜的“自己”。
独木舟远航了:桨敲击起来,就有了回家的感觉……
在异域
这是画吗?
在地中海滨。每座丘陵,重复于神性与野性交织之间。
鹿群奔跑,烈性惊人。焦虑孕育的伊甸园,一种对抗的波澜向南,开启了尼罗河汩汩的漂流?
遇见开满鲜花的墓地:一块石头,藏有最私密的痛苦;标杆上的偶像,或许曾经是一乘图腾……那个启蒙时代,寂静的海仰望北斗,也生出轰鸣的雷!
剥离一片母语,便再塑信徒转身的深度,谁去泅渡?
这是诗吗?
在亚力山大城。每枚婚戒,克制了自由生长的激情。
与狮子决绝,一言不发锻造颤音。宿命被爆破了,躺在云纹石上,嚼着橄榄,是谁锻造这颤悠的古典?
哲人爬出了洞穴:太明的亮是不是戏言?凌晨催生的金字塔,还听得见闹鬼的声音……无中间距离的威严,渗透焦虑哗然的魂灵,能否改变末梢蜷伏的姿态?
草丛的那滴光,单脚前行,靠近的边界都在燃烧……
这是影吗?
在巨石阵遗址。每片澄澈,拒绝在谎言与卑微里流连。
神的细胞,注入空白。稀有的多胞胎,没有孤独的惬意。冬季的荒诞在发胖,是否与秋日的糖衣有关?
手握斧头的人走过来:砍倒下的那棵树,始终包裹着古色古香;裂解的那只陶罐,还依存包容天下的模样……沉与浮,都在共享那截存在;轻与重,都是纠结的放生!
脱去衣衫,一怀风骨不改当年,献祭于古与今的交界。
二里头遗址:一群群怪兽出笼
3000多年前的黄河南岸,立着一座都邑,月明星稀。
一个心思慎独的工匠,顶着古老晨曦,开拓了青铜时代。
某天,有人来作坊骂骂咧咧:什么黄铜农具?使用不到一天就变形了。
心血遭遇冷落,工匠生气了……炉火正旺:他将变形的铜投进去,顺手把零碎的锡、铅投进去,还有月光、噪声、怪诞的影子,汇为一炉铜水,沸沸扬扬。
不经意间的刚柔相济,怪兽——青铜问世了。
从此,铸造出异类的鼎、簠、簋、敦、斝、觚、尊,定格在礼仪上、餐桌间、陵墓里……
青铜制作的锸、铲、斧、锛,驯服了荒僻,还有缕述的饥饿感。先人纷纷走出迷茫的山洞、丛林,去筑房子、建粮仓、修理山河。
河谷有了迂回烟火,流行家园的影子……扑面而来的有垒墙、城垣,还有青铜铸就的刀、剑、箭镞和矛头。
人们的心随之沉静,不再刻意四处迁徙,在跳跃的土地上扎下根来。序列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绿的盎然,有酒的浮生,也有枯的气味。
无论是生或死,总有一顶巫婆帽在舞动……
【名家简介】张新平,笔名欣凭,湖北孝感应城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见《诗选刋》《香港文学报》《安徽文学》等报刊,曾获第二届“柯蓝杯”散文诗大赛等奖项。出版多部散文诗集。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