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 -- 郑海涛活动报道合集
郑海涛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跃升
  • 2025-03-07 10:25
  • 【字体:    
郑海涛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跃升

近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广东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长郑海涛参加审议并发言,表示要继续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跃升。

夕阳下,汕尾品清湖在余晖中绽放魅力。jpg.jpg

夕阳下,汕尾品清湖在余晖中绽放魅力。

郑海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集中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新成就,并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对报告完全赞成。

后湖风电场中心场区的“伏羲1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jpg

后湖风电场中心场区的“伏羲1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在审议过程中,郑海涛联系我市经济社会实际,谈体会、叙发展。他说,《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省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系统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两年多的实践,让各级党委政府深刻体会到“百千万工程”是牵动全省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让基层群众深切感受到县镇村优势塑造、动力增强、价值实现带来的实惠。对汕尾市来说,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有两个变化特别明显:一是常住人口由负转正。2024年常住人口突破270万人,连续2年正增长,大批外出乡亲、高层次人才、创业青年回归和聚集。二是城市能级由弱转强。汕尾的知名度、美誉度快速提升。社会大局“更安心”、营商环境“更放心”,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2年居粤东西北前三。去年登记在册经营主体数、新设企业数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2月新注册经营主体和新设企业数又分别增长104%、288%,呈现“井喷式”增长。

陆丰市金厢镇十二岗村,错落有致的民居被青山绿水环绕着.png

陆丰市金厢镇十二岗村,错落有致的民居被青山绿水环绕着。

郑海涛回顾了汕尾一年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发展历程。他说,汕尾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环境提质、城乡提能,整体风貌“美起来”。绿美环境综合提升。我市在省河湖长制考核中连续三年获“优秀”等次。去年全市县镇村绿化植树176万株、排名全省第2,今年要继续植绿149万株。城乡颜值出新出彩。围绕“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目标,去年推动700多公里铁路道路沿线及周边风貌整治提升,90%镇街环境风貌实现双提升,95%常住人口200人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通过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城镇化率两年提高2个百分点,海丰县达到71%、居粤东西北前列。二是聚焦塑强筋骨、增强动能,产业体系“强起来”。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汕尾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先进制造业乘风起势。去年引进产业项目220个、到位资金300.6亿元,比亚迪、华润、中船等重点企业项目加快建设。文旅产业火爆出圈。引燃“坐着高铁来赶海”等新爆点,汕尾高铁站到发旅客851.4万人次、增长56.6%,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人次。富民产业做大做强。35个“土特产”通过深圳市的“圳品”认证。海洋牧场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2亿元,打造紫海胆、海鲡鱼和晨洲蚝“三鲜”高端品种,这三个作为拳头品种,凸显了汕尾海鲜“鲜、甜、香、嫩、猛”等五个优势和特点。陆河县两年来引育小微服装厂730多家,新增就业超1万人,日产销衣服超30万件。三是聚焦惠及群众、福及老区,公共服务“优起来”。“百千万工程”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一流医疗资源无差别平移到汕尾,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城的医疗服务,去年外市参保人员来汕就医达15.38万人次、增长148.68%。深圳、华南师范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支持汕尾,去年新增公办学位超1万个。

深汕中心医院。

记者吴越

郑海涛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跃升 1,741,285,500,000 cece952a4b3640fca1cffa83f78e901b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