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
冬至,在客家的土地上,是一个被时光晕染得无比温暖的节气。当凛冽的寒风悄然拂过大地,客家的村落却在这一天焕发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仿佛寒冷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而那些深藏在岁月里的传统习俗与浓郁乡情,才是这个节日真正的主角。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冬日的薄雾,客家的主妇们便已早早起身,开始为冬至的盛宴忙碌起来。厨房中,炉灶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她们专注而又慈祥的脸庞。锅中的水缓缓煮沸,蒸腾起的水汽弥漫在整个厨房,仿佛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朦胧的诗意。主妇们熟练地将糯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双手不停地揉搓着,直至那原本松散的粉末渐渐汇聚成一团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面团。这面团,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原料,更像是客家妇女们对家庭的爱与关怀的凝聚,每一次的揉搓,都蕴含着她们对生活的期待与对家人的深情。
在客家的冬至习俗里,汤圆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孩子们总是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绕在主妇们的身边,紧紧盯着那逐渐成型的汤圆,满是期待与兴奋。他们的小手也不闲着,学着大人的模样,将一小团面团放在手心,轻轻地搓揉着,尽管搓出的汤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那认真的模样却让人忍俊不禁。就像我小时候,总是围在奶奶、妈妈身边有模有样地学搓汤圆,不一会儿,案板上便摆满了一颗颗圆润可爱的汤圆,宛如冬日里的精灵,散发着质朴而诱人的气息。这个时候,奶奶、妈妈便开始起锅烧水。
当汤圆在锅中翻滚跳跃,如同欢快的舞者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香甜气息。这气息,是家的味道,是冬至的味道,更是客家文化传承千年的独特韵味。煮好的汤圆泡上香气飘飘的芝麻花生,然后盛在精致的瓷碗中,先敬献给家中的长辈。老人们坐在温暖的炉火旁,接过汤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整个身心都被这股温暖所包裹。在客家的传统里,冬至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圆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美味的汤圆,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让这寒冷的冬日充满了浓浓的温情。
除了汤圆,冬至的餐桌上还有另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酿豆腐。这是一道极具客家特色的菜肴,将鲜嫩的豆腐切成两半形成三角形,中间挖空,填入由猪肉、香菇、葱花等食材调制而成的馅料,再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最后加入适量的汤汁焖煮。出锅的酿豆腐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咬上一口,豆腐的嫩滑与馅料的鲜美相互交融,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每一口酿豆腐,都饱含着客家人对食材的喜爱与对美食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美味与惊喜的智慧。
随着夜幕的降临,村庄里的灯火逐渐亮起,宛如繁星点点洒落在人间。此时,一家人会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的祠堂。祠堂内,烛光摇曳,香烟袅袅。村子里的人们按照辈分依次排列,神情庄重而肃穆。在村里长辈的带领下,众人向祖先献上供品,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兴旺发达。这一场庄重的祭祖仪式,是客家人对祖先的敬重与感恩之情的表达,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一次深刻体现。在这一刻,每一个客家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家族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那份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冬至的客家,是美食的天堂,是民俗的盛会,更是亲情与乡情的港湾。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客家人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习俗,传递着浓浓的温情与关爱。每一个冬至,都是一次家族的团聚,都是一次心灵的回归。那些古老的传统习俗,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客家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