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上展厅

汕尾市城区自然村落摄影展 ——捷胜镇

捷胜镇东门社区

东门村

东门村,位于捷胜镇东部,距离镇政府约0.1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临近大海。域内主要有东门岭山,海拔最高300米;村的东面有大路坑河。明朝洪武二十七年,由中原人口迁入,屯兵圈地建立捷胜城池而形成,因地处原捷胜城东城门,故取名为东门村,1949年建国后又取名东村,曾用名东门街。

东门村一角(摄于2015年)

捷胜镇西门社区

西门村

西门村,位于捷胜镇的城内西面,距离镇政府约0.3公里。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并设立捷胜所城屯兵而形成,因地域处原捷胜城的西城门而取名西门村。相邻自然村有东门村、南门村、北门村。

西门村街道一角(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南门社区

南门村

南门村,位于捷胜镇南方位,距离镇政府约0.3公里。域内主要有得古井山,海拔最高的70米;城外南面的南门涌(共辖、今废)。明朝初年(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由城外居民迁移进城及屯兵杂居而形成,因地域处原捷胜城的南城门,故取名为南门村,曾用名南村。相邻自然村有东门村、西门村、北门村及南门外村、石头村。

南门村街道一角(摄于2015年)

捷胜镇北门社区

北门村

北门村,位于捷胜镇北方, 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处捷胜镇入口处,域内主要有七社山,海拔最高的约40米;村东北方有排洪河;1970年修建的锡坑水库。明代,由先民迁入定居而形成,因地处原捷胜所城的北城门而取名北门村,别名北村,曾用名五一大队。

北门村街道(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联安村委

联安村

联安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地处平原。域内主要有大巷山,海拔最高的约100米;村前面的大坑河。明朝年间,由先民从福建迁移到捷胜捷兰埔大巷社而形成,因建村时地处捷兰埔大巷山,故称大巷;1955年设立五联社(联星、联和、联明、联安、联民统称大流村),因有联安社而又取名联安村,曾用名大巷。相邻自然村有大流村。

联安村一角(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埔尾村委

埔尾村

埔尾村,位于捷胜镇西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明代初年,由先民迁入定居而形成,因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建捷胜码头时,该村原为捷胜码头所在地,是捷胜所城重要军需运输港口,故取名埔尾村(现存一段明代沙堤坝,长约30米,高约0.5米,是汕尾市不可移动文物)。相邻自然村有大流村、龙头村。

埔尾村一角(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埔尾村委

公兴村

公兴村,位于捷胜镇西南方位,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临海靠山,域内主要有王路山,最高海拔的200米;村西南方的南清坑河;1958年修建的九佰岭水库;1971年修建的前进水库。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定居而形成,因建村时地处坑沟而取名公顶坑村,1990年改名岗顶坑村,曾与笏仔村合并又取名公兴村。相邻自然村有大流村、联安村、前进村、埔尾村。

公兴村概貌(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埔尾村委

笏仔村

笏仔村,位于捷胜镇西南方位,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坐落于山丘地带。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定居而形成,因地处田园交界处而取名笏仔村。相邻自然村有公顶坑村。1990年方便行政管理,笏仔村公顶坑村合并取名为公兴村。

笏仔村概貌(摄于2016年11月)

捷胜镇东坑村委

东坑村

东坑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6公里。坐落于山谷地带,临海平原,域内主要有马岭山,海拔最高的约800米;村的东面有龙潭河,1964至1981年间修建的东坑水库。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定居而形成,因建村时该地被高山围住神似一个坑,并位于东边而建居,故取名东坑村。该村由于有山、水、海,农耕牧渔较丰产,故有 “鱼米之乡”之称。相邻自然村有沙坑村。

东坑村概貌(摄于2016年)

捷胜镇五爱村委

宝头村

宝头村,位于捷胜镇的东部,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临海。域内主要有尖峰顶山,海拔最高的175米,东南至沙角尾村,西北至大塘村。明朝中期,由先民迁入居住,后也有兵屯后代移入而形成,因在地处沙角尾村方向,距离现宝头村约1公里处的马地埔建村而取名坣头村,后搬至捷胜东城外建村,取雅名宝头村,曾用名坣头村。相邻自然村有大塘村、沙角尾村。

宝头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五爱村委

大塘村

大塘村,位于捷胜镇的东方,距离镇政府约0.5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临海。域内主要有后山头、尖峰顶山,海拔最高的175米;1971年修建的老鼠栏水库。明朝中期年,先民迁入居住,后也有兵屯后代移入而形成,因福建、潮汕等地居民迁居捷胜所东城郊建居,据传说“大塘有千斤麻皮打条索”之称,形容又大又长,而取名大塘村。相邻自然村有宝头村、东门村、北门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大塘村概貌(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五爱村委会

格塘村

格塘村,位于捷胜镇的北方,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域内主要有公仔头山,海拔最高的约168米;1970年修建的锡坑水库。明朝初年,由先民迁入居住,后也有兵屯后代移入而形成,因在捷胜所北片建居,而取名隔塘村,后因文字书写方便取名格塘村,沿用至今。相邻自然村有马鞍山村。

格塘村概貌(摄于2015年)

捷胜镇五爱村委

马鞍山村

马鞍山村,位于捷胜镇的北方,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域内有马鞍山,海拔最高约50米。明朝中期,由先民迁入居住,后也有兵屯后代移入而形成,因其村后之山像马鞍,而取名马鞍山村。相邻自然村有格塘村,军船头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马鞍山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大流村委

大流村

大流村,位于捷胜镇的西部,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坐落于山谷地带,域内有1971年修建的老鼠栏水库,1973年修建的石蟹水库。明朝年间,由中原移民迁入而形成,由原联星、联和、联明、联安、联民等村组成,故称大流村。相邻自然村有联安村、埔尾村。

大流村一角(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石岗村委

大淋村

大淋村,位于捷胜镇的东南部,距离镇政府约3公里。域内沿海,主要有九佰岭山,海拔最高的约40米,村前排水河;1958修建的九佰岭水库。清嘉庆年,早期由四姓人家来本地开荒种地安居而形成,因建村时此地杂树花木丛生遍布而取名大箖村,别名大淋村。相邻自然村有石厝村,牛肚村。

大淋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石岗村委

南门岗村

南门岗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距离镇政府约1.5公里。域内临海,主要有南门岗山,海拔最高的约100米;村北部南清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由先民迁入居住而形成,因村落坐南向北,村落后面有一座南门山岗而取名南门岗村。相邻自然村有石厝村、石头村、南门外村等。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南门岗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石岗村委

石厝村

石厝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域内临海,主要有石厝山,海拔最高的约50米。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居住而形成,因本村西北侧有一座山,由石块叠成一个洞像房屋一样而取名石厝村。明末隐士廖天佐隐居于此。相邻自然村有南门岗村、大淋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石厝村概貌(摄于2015年)

捷胜镇石岗村委

双湖村

双湖村,位于捷胜镇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临近海。300年前,由先民从福建迁入居住而形成,因村庄面前有一个湖泊,海滩前有一双石而取名双石湖村,后曾用名双湖村。相邻自然村有南门岗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双湖村概貌(2015年12月)

捷胜镇牛肚村委

牛肚村

牛肚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域内临海,主要有公顶山,海拔最高的约100米。明朝洪武年间,由中原移民迁入而形成,因建村时村前有一个地名叫牛地埔而取名牛肚村,曾用名文公乡。相邻自然村有大淋村、沙坑村。

牛肚村概貌(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沙角尾村委

沙角尾村

沙角尾村,位于捷胜镇的东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坐落于烟墩锅山下,临海。域内主要有烟墩锅山,海拔最高的约300米;1973年修建的蟥蜞坑水库和烟墩锅水库。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由古越人在沿海沙角尾一带渔耕,繁衍生息而形成,因地处南海沙滩湾角尾处而取名沙角尾村。相邻自然村有宝头村、双湖村、石头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沙角尾村概貌(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程厝村

程厝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凹山,海拔最高的约120米;1958修建的九佰岭水库,1971修建的前进水库。明朝年间,因程姓先祖武略将军带领18姓人到捷胜建城后,其次子到瓦窖兰建村而形成,因该地名叫瓦窖兰故取名瓦窖兰村,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程厝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程厝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大富村

大富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灯芯幕山,海拔最高的约140米;池仔鱼塘村域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清朝初年,由李姓先祖从广东顺德迁入居住而形成,因初建村时,该村一位懂风水的先祖认为此地像一块大布,故取名大布村,曾用名大富(与当地音谐音)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大富村概貌(摄于2016年)

捷胜镇前进村委

大水沟村

大水沟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捷胜镇政府约4公里,村域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关刀石大山,高150米;1958年修建的关刀石水库。始建于明朝年,明朝时期,由魏姓先祖从福建先迁入建居而形成,因建村时关刀石山的一条水沟叫随龙沟流经村边而取名大水沟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大水沟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佛兰村

佛兰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坐落于山谷地带。域内主要有佛兰山,海拔最高的约120米;1958修建的九佰岭水库。明朝中期,由该村先祖迁入居住而形成,因建居时该村前为一片凹地,当地称为堀,而“垄”为凹地之田,故取名堀垄村;后取雅名佛兰村。

佛兰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格坑村

格坑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坐落于山谷地带,临海,村域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清朝初年,由杨姓先祖从福建迁入居住而形成,因该村与乌土村相隔一水坑,故取名隔坑村,后惯用名格坑村。

格坑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李厝村

李厝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李厝山,海拔最高的约120米;1971修建的前进水库。清朝初年,由李姓先祖从福建迁入居住,后刘姓迁入而形成,因建村时以姓李先建居而取名李厝乡,曾用名李厝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李厝村(摄于2016年)

捷胜镇前进村委

内坑村

内坑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3.5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九佰岭山,海拔最高的约120米;1958修建的九佰岭水库。清朝乾隆年间,由张姓先祖从海丰捷胜古庙迁此建居而形成,因建村时村前面有九佰岭山造成的一条坑并靠内边,而取名内坑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内坑村一角(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乌土村

乌土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乌土山,海拔最高约120米;1958年修建的前进水库。500多年前,由陈姓先祖从福建迁入此地立村,随后钟姓、李姓、洪姓相继迁入而形成。因建村时,村里的土质全是黑色,故取名乌土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乌土村旧址(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前进村委

新兴村

新兴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3.5公里,村域总面积约0.9平方公里。临近海,域内主要有九佰岭山,海拔最高约120米;1958年修建的九佰岭水库。清朝中期,由该村先祖从福建螺溪迁移此地建居,因村背面山中有一山洞,相传有神猫出入,故取名“猫洞”村,后为寓意新社会兴盛而取名新兴社,现惯用名新兴村。

新兴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沙坑村委

沙坑村

沙坑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坐落于临湖平原。域内主要有九百岭,海拔最高的约120米;村的东面有排洪沟;1978年修建的沙坑水库。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居住,后也有驻守捷胜所城军队后代移居此地而形成,因建村时地处沙滩,而沙滩中多坑洼而取名沙坑村。相邻自然村有东坑村、牛肚村。198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老区村。

沙坑村概貌(摄于2015年11月)

捷胜镇联星村委

联星村

联星村,位于捷胜镇西郊,距离乡镇政府约0.8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域内主要有得道庵山,海拔最高150米。明朝年间,由先民迁入聚居而形成,因与大流村和大巷(联安村)相邻而取“名流巷”,1955年设立五联社(联星、联和、联明、联安、联民统称大流村),因有联星社而又取名联星村,曾用名流巷。

联星村街道一角(摄于2015年)

捷胜镇石头村委

石头村

石头村,位于捷胜镇的南部,距离捷胜镇政府约2公里,临海,域内有村南面的南清河。明朝洪武年间,由中原人口迁入而形成,因村前有一石桥而取名石头村。相邻自然村有南门外村。

石头村概貌(摄于2015年)

捷胜镇军船头村委

军船头村

军船头村,位于捷胜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约2.5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域内主要有牛寮窝山,海拔最高的约200米;村的北面有凉亭港河;1964年修建的虎洞水库。清康熙年间,由中原移民迁入而形成,因古时此地靠近海域,有一运输河道经本村、青龙头村、寮口村出品清湖,称军水河,该村建有船只避风塘及码头供军需运输之用,故取名军船头村。相邻自然村有龙溪村、步美村、花树村。

军船头村概貌(摄于2015年12月)

捷胜镇南门外村委

南门外村

南门外村,位于捷胜镇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北背靠福安社和文亭、东与石头村相连、南与石岗村接壤、西与联星村毗邻,较轻缓坡地,呈东西走向,全长350米、宽150米,呈长方形,巷道纵横交错。域内有南门岗山,海拔最高30米;村西北方的南门清坑河,东流入石狗湖出海;村前有一大蓄水池,当地人叫“池仔”,面积约16665平方米;修建有大坑水库。

南门外村街道一角(摄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