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汕尾地情--》名胜古迹

元山寺

元山寺古称玄山祖庙,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麓。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南宋建炎元年(1127),当地乡民在玄武山置一小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香火颇盛。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碣石建卫,二十七年(1394)建城,遂将小庙重建,定名为玄武庙。明万历五年(1577),碣石卫总兵侯继高主持规划扩建,建筑格局为多组四合院对称式宫殿群体,寺分五路,前后三进,硬山顶,抬梁式梁架结构,中间主殿面阔五间,两侧各二列厢房,具有粤东民居建筑特征。其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计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左右庑廊、方丈厅及僧房等建筑九十九间。寺间供奉玄天上帝、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达摩等佛像。并置寺田岁租,居僧礼佛。同时在寺后置福星塔,始称为玄山寺。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帝讳,改“玄”作“元”,故有“元天上帝”、“元山祖庙”、“元山寺”之称。清乾隆十五年(1750)于寺前百米处置建戏台,与寺宇、福星塔形成三点一线。元山寺于明清几度修葺,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例定十年一度进行维修重光。由于定期维修,保护完好。至今元山寺保留着重斗叠拱,雕梁画栋,各种木雕、石雕,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宫殿庙顶,高脊飞瓴。寺内的各式各样铜铸、玉雕、陶器、泥塑神像,无不形神兼备,工艺精湛。元山寺不仅是闽南语系海内外信众所敬仰的宗教圣地,也是古代粤东海防军事指挥中枢。碣石设卫之后,元山寺更是朝廷钦差、官员和名人贤达到这里防务、聚会、游览、观光、朝山瞻奉之地。至今玄武山及元山寺周围仍保存有历史名人留下的诸多摩崖碑刻、题匾。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题石“万世太平”,万历十年巡兵备道姚龙因等的题碑“三台保障”,清光绪十六年(1890)镇碣使者邓万林的题石"山不在高”,清道光十九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题匾“水德灵长”,光绪年间碣石镇总兵刘永福的题匾“灵声满道”以及其他提督、总兵官和名人贤达等题匾多面奉挂于元山寺内。其中林则徐和刘永福的题匾被列为中华名匾。元山寺是一处古建筑颇具规模,文物保护较为完整的名胜古迹。1989年7月,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山寺  古称玄山祖庙,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麓。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南宋建炎元年(1127),当地乡民在玄武山置一小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香火颇盛。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碣石建卫,二十七年(1394)建城,遂将小庙重建,定名为玄武庙。明万历五年(1577),碣石卫总兵侯继高主持规划扩建,建筑格局为多组四合院对称式宫殿群体,寺分五路,前后三进,硬山顶,抬梁式梁架结构,中间主殿面阔五间,两侧各二列厢房,具有粤东民居建筑特征。其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计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左右庑廊、方丈厅及僧房等建筑九十九间。寺间供奉玄天上帝、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达摩等佛像。并置寺田岁租,居僧礼佛。同时在寺后置福星塔,始称为玄山寺。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帝讳,改“玄”作“元”,故有“元天上帝”、“元山祖庙”、“元山寺”之称。清乾隆十五年(1750)于寺前百米处置建戏台,与寺宇、福星塔形成三点一线。元山寺于明清几度修葺,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例定十年一度进行维修重光。由于定期维修,保护完好。至今元山寺保留着重斗叠拱,雕梁画栋,各种木雕、石雕,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宫殿庙顶,高脊飞瓴。寺内的各式各样铜铸、玉雕、陶器、泥塑神像,无不形神兼备,工艺精湛。元山寺不仅是闽南语系海内外信众所敬仰的宗教圣地,也是古代粤东海防军事指挥中枢。碣石设卫之后,元山寺更是朝廷钦差、官员和名人贤达到这里防务、聚会、游览、观光、朝山瞻奉之地。至今玄武山及元山寺周围仍保存有历史名人留下的诸多摩崖碑刻、题匾。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题石“万世太平”,万历十年巡兵备道姚龙因等的题碑“三台保障”,清光绪十六年(1890)镇碣使者邓万林的题石"山不在高”,清道光十九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题匾“水德灵长”,光绪年间碣石镇总兵刘永福的题匾“灵声满道”以及其他提督、总兵官和名人贤达等题匾多面奉挂于元山寺内。其中林则徐和刘永福的题匾被列为中华名匾。元山寺是一处古建筑颇具规模,文物保护较为完整的名胜古迹。1989年7月,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