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机构 > 文明家庭 > 和谐家庭
手艺家风有好传——小记“广泰糕饼”何世文一家
  • 2014-08-20 09:27
  • 来源:
  • 发布机构:
  • 【字体:    

  城区捷胜镇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百年老字号的美食店在当地比比皆是。何世文一家的“广泰糕饼”,已历经四代人的传承,是当地众多颇有名气的传统小食品牌之一。小作坊位于捷胜镇西门村一条古朴宁静的小巷里,如今以何世文夫妻为主力员工,父母亲为帮手,子女空闲时间也会过来帮忙。
  记者来到店铺时,何世文和家人正洗净了双手准备干活。就几秒钟功夫,何世文已经把整板的纸排糕切成大小均匀的片状,他的老母亲用模具令松散的绿豆糕成型,小儿子帮忙装盒,动作都十分娴熟。正像何世文所说,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闭着眼都知道怎么做了。记者了解到,因为是夏天,他们又是用传统的手工制作,不添加防腐剂等任何化学元素,所以一般保质期都会稍短,店里每天不会做太多糕点。这段时间来,何世文夫妻每天六点就起床,准备好材料,然后就要一丝不苟开始每道工序,确保提供给顾客的是原汁原味、质量安全的特色美食。
  要在以前,何世文夫妻都会自己进行原材料加工,像绿豆糕的主要材料绿豆粉,每次都是要买至少三四十斤绿豆,买回来后要慢慢熬成软状,摊平晒干,2-3天后去壳,再用机械碾成粉,然后烈日晒2-3天才能成料制糕。“但是这几年因为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有些环节顾不上了,基本上都是从外面选购加工好的料了,但是我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不合格的食材,无论多便宜绝对不用,做我们这一行讲究的是卫生和质量要,要对顾客负责。”两句实在话,讲出的是他的诚信。
  这样的坚守,何世文已成习惯。对于外人的好评价他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从21岁起接手店铺,辛苦劳作37年,赚的钱仅能养家糊口,看到不少同辈兄弟做其他行业短短几年发家致富,买车买房,有人不理解,他一个大男人为何总满足于守着这间小店过活。  对于这些,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老手工艺丢了真可惜。而据周边邻居介绍,现如今还是有不少已经在外居住的村人,几经辗转找到“广泰糕饼”买糕点。就如大伙说的,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不变的是这原始的味道。而看到这些老顾客时,何世文总是一脸的满足,“这就是人情味。看到熟悉的老面孔,话话家常,那种感觉用多少钱都买不到。有人欣赏我的手艺,我很开心。”他说。
  说到自家产品,何世文就是在数家珍:绿豆糕、纸排糕、绿带糕、软糕,这些都是店铺的品牌,还有麻花、咸饼皮、咸成香 ……不过,他如今也总感到力不从心。就像这麻花,听起来像天津麻花,但其实口感跟制作工艺却有很大区别,需要用上乘的精面、土鸡蛋,先搅匀,然后要均匀地切块,编成麻花辫状,然后要在大锅油上面‘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炸’,最后还要用麦芽和糖来煮才算完工。麻花外脆内甜,口感非常好。可惜我们很难再品尝到了,现在食材不佳加上无法兼顾,我们已经没做了。还有咸饼皮等久而久之可能就要失传了,据我所知也已经很少人会做这些糕点了。”他说着,脸上写满遗憾。记者也了解到,“广泰糕饼”店也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据悉何世文的几个孩子都基本上毕业在外工作,目前并没有意向回来继承店铺。对此,何世文纵然觉得无奈,但是也很坦然。“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如果硬强迫他们回来接手,没有兴趣他们也会干得不开心,不开心就不能把糕点做好。”
  尽管伴随着遗憾,但是何世文还是选择坚守着这份事业,他表示,能再干几年就几年,能做一天,就一定继续给大家提供地道的味道!
  店里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繁忙,何世文和妻子十分孝敬老人,即使店铺生意再忙,从未跟父母红过脸,他们对父母亲嘘寒问暖,从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都事事安排妥贴。而父母也体谅子女劳作的辛苦,虽都有八十多岁高龄,也常会协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帮忙包装、销售等,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在店里一边干活一边谈笑风生的场景,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这是何世文的口头禅,“只有家庭和睦,家人心态好,才能开心,工作效率才高。”这是何世文对这句口头禅的理解。
  何世文和妻子共育有两男两女,在勤劳忠厚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都朴实勤奋,积极向上,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有的已成家,有的刚毕业。对于父母的辛劳,孩子小时候难免不理解,没少跟父母抱怨,“别人假期享受团圆欢乐时,家里反而更加忙碌。因为像我们的传统节日少了这些传统应节的糕点,就没有节日的气氛。在捷胜,清明要吃龙舌酥、中秋要吃月饼,所以孩子们从小经常都被我们两夫妻叫唤到店里帮忙。有时孩子们就会啰嗦几句,不过久了他们也知道,我们这么辛苦,也是不希望丢失掉传统的味道,慢慢也就释怀了。”何世文如是说。他相信,有价值的东西总会成为美好的记忆。(记者 黄秋斯 郑冰利 文/图)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妇联”门户网站,是否继续?